综合页
>资讯中心>工作动态

北仑“1+N”零工服务圈激活“家门口”就业

发表日期:2025-08-05 15:07:00 阅读次数: 来源:e乡北仑

近年来,北仑区人力社保局以市场化运作、增值化服务、协同化联动为突破口,不断探索零工经济“北仑模式”,创新打造零工“1+N”服务体系,激活“家门口”就业增长点。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零工市场3家,零工驿站20家,为零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市场化运作:筑牢零工市场“生命线”

e1-1.webp.jpg

我们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运营零工市场,创新‘前台公益服务+后台市场运营’模式,打通‘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力量运营+企业用工调剂’协作链条,实现多方共赢。”北仑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该模式中,政府提供场地租金减免、积分奖补等政策支持;运营机构为零工群体提供免费岗位匹配、灵活用工等服务;运营机构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人力资源有偿服务,实现运营成本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零工市场就像一个‘就业蓄水池’,当用工需求像雨季的水流般涌来时,这个‘蓄水池’要能及时开闸放水,把合适的零工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 北仑区新碶街道零工市场运营机构负责人宋先生说。

“以前找活,我骑着电瓶车挨家工厂问,一天跑下来腿都直了,还未必能碰上合适的。”59岁的彭师傅感慨道,“自打零工市场建起来,找工作便捷多了,这里的岗位信息都是平台仔细核对过的,有零工有长期工,真实可靠。要是遇上纠纷,他们还能出面帮助协调,心里很踏实。”

这份“踏实”源于北仑区人力社保局对零工经济“生命线”的不断探索,遵循“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设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 原则,自2023年起,全区已建成标准化零工市场3家,零工驿站20家。上半年,零工市场(驿站)为773家次用人单位发布岗位9394个,服务1.26万人次,初步达成意向2469人。


增值化服务:构建零工群体“成长线”

e1-2.webp.jpg

市场化运作模式让零工市场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但聚焦港城特色,如何实现不同零工群体的安居宜业,增值化服务探索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

北仑依港而兴,大量货车司机往返港口运输货物,催生约2.6万名集卡司机及其家属。

“以前跟着丈夫跑运输,一路上风餐露宿,还总担心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卡嫂王大姐家从事货运行业已有十多年,她坦言,常年随车奔波让她身心俱疲。

加入“卡嫂工坊”后,王大姐的生活迎来了转机。“这里有活可以干,我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去零工市场做做手工,一天下来也能赚百八十块。”更让她欣喜的是,零工市场还定期开设技能培训班,“我们这里好几个人学了技术都去企业上班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为构建更高效的零工就业生态圈,北仑区人力社保局创新联动共富工坊建设,围绕“零工增富、就业促富、提技奔富、和谐共富”,绘制出一条零工稳定就业成长路径。

“我们针对卡嫂、宝妈需求,定制技能培训课程,目前主要是一老一小、家政服务等,让她们能按需选择,通过技能提升获得稳定的岗位。”“卡嫂工坊”负责人介绍。

为保障零工生命财产安全,零工市场还为“卡嫂工坊”的零工群体统一购买场地险和人身意外险,让她们多一份安全保障,干起活来更安心。

2024年6月运营以来,“卡嫂工坊”已链接10余家企业,直供百余种手工加工货源,带动500名卡嫂、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匹配295名灵活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协同化联动:织密零工帮扶 “融合线”

“以前找工作四处碰壁,因身体原因企业不愿要。有了零工市场‘经纪人’,专门为我们残疾人对接岗位,现在在家工作,每月都有收入,太好了。”残疾人张先生说。

就业是民生之基,劳动是人民的权利。北仑区人力社保局打破部门壁垒,联动多部门整合资源,构筑零工“1+N”服务体系,即以1个核心零工市场为枢纽,辐射带动N个驿站服务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为进一步推动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零工市场联动残联、工会、慈善等部门,全省首创“经纪人”公益助残模式,通过“经纪人”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匹配残疾人就业能力,已与1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帮助辖区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人均月增收达1500元。

“没上海天班之前,我对以后要干什么两眼一抹黑,现在居然成了技术能手,收入也很不错!”海天班毕业生小李这样说。

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仑区深耕“政校企”合作领域,推出海天蓝金领订单班,培养符合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供给与用留痛点,构建“引才-实训-就业”链条。

零工市场作为海天蓝金领订单班招生合作方,每年输送150-200名优质生源。首届毕业生技能考核通过率98%,全员稳定就业,平均年薪10-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