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游客们可以沿溪坑漫步,在瑞岩寺徒步吸氧,午后钻进‘醉花间’小酒馆吃个中饭,再来一杯‘杜鹃花咖啡’……”柴桥街道河头村书记助理方桑丹描绘的这幅日常图景,正是河头村用“一朵花”写出的共富答卷。
河头村,紧邻国家4A级景区瑞岩森林公园,是全国文明村,也是“中国杜鹃花之乡”柴桥的花木起源村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在自家门前屋后“小打小闹”试种花木。当市场机遇迎面而来,村民敏锐地扩大规模,引进新种,革新技艺。如今,村内花木种植面积逾3000亩,总产值破亿元,85%以上农户投身其中。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对苗木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昔日两元一株的小苗身价陡降至几毛钱。面对市场起伏的深层挑战,2022年10月,柴桥街道汇聚各方力量,推出“花田共富工坊”。这一基于区域花木产业发展需求精心搭建的富农平台,为辖区内8200余户花农提供从育种、种植到销售、转型升级的花木全生命周期服务。
“目前,我们的苗木已实现了‘粗放’向‘精品’的转变。”方桑丹介绍,近年来,借助村中巾帼能手、青创团队的力量,邀请转型领军人授课交流,探索微型盆景种植,单盆花木价值大幅提升,“最贵的可以卖到上千块钱一株。”
与此同时,河头村将“线下”搬到“线上”,建立花木市场动态信息库、微信群、网页专栏,推广“网红直播+基地直发”模式。
“这几年,抖音、小红书直播爆火,我突然意识到线上卖花木能打破地域壁垒,让我们的花直接触达散客消费者。”95后“花二代”石瑶琪在各大社交平台拥有过万粉丝,年线上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花木之外,更大的“花海经济”正在河头村悄然绽放。村里盘活闲置农房、仓库,改造成“醉花间”小酒馆、“柴里游闲”咖啡馆,驻村选调生与“花漾巧嫂”共富工坊联手推出“杜鹃花咖啡”“杜鹃花酥”“花果子”等美食,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把“花香”吃进嘴里。
2024年,河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0.15万元,经营性收入123.9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产业兴旺只是共富的A面,河头村的B面是“智慧治理”与“绿色生活”交织的和美图景。
近年来,河头村根植“千万工程”沃土,用心构建“产业与生态并举,物美与人美兼修”的文明花乡。依托“千万工程”东风,村庄与宁波移动合作上线“未来乡村在线”平台,预约挂号、家宴预订、垃圾回收、积分兑换等27项服务一并通办,村民办事“零跑腿”。
据了解,河头村将继续把牢花木产业这个最大的优势资源,做好“花田+”的文章,将花木与文旅相结合,在生态保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农家乐、特色农业、乡村民宿等休闲旅游资源。
从“卖苗木”到“卖风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河头村用“一朵花”,把日子真正过成了诗。(记者 毛飞英 通讯员 邓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