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入画共潮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北仑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5 10:20:21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mmexport1755224227504.jpg

一个理念,如何深刻改变北仑,让工业强区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突围,蜕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双料得主?

一个理念,如何让北仑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上实现双向奔赴,在2024年GDP突破303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857亿元的同时,全区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2个区控断面和9条入海河流水质优良率、功能达标率均实现100%?

一个理念,又如何让这片“山、海、港、城”交融的土地,成为2341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书写出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走出了一条“哺绿促金、双向增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实践新路径?

答案藏在北仑二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两山”理念里。从矿山复绿到海湾焕新,从循环经济到全民共治,这座港口工业强区以创新为笔、生态为墨,在钢铁与海浪的交响中,为中国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想象空间……

从“工业废弃”到“循环金矿”

制度创新打通绿色经脉

以宁波润倍润滑油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每年产生约25吨废金属包装桶,从原先付费每吨2000元处置到如今的“零元”处置,一年可节省近5万元成本。

这得益于北仑创新推出的“零元”处置模式——政府搭建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财政补贴覆盖收集、运输及处置全流程,既解了小微企业治污难题,又筑牢了环境防线。今年1月至7月,全区累计收集废金属桶470吨,同比增长30%。

这笔“财政买单”的背后,是北仑算得清清楚楚的“生态账”与“发展账”。在临港工业密集的北仑,小微企业治污能力弱、成本高是发展痛点。

为此,2025年,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一点一策”精准服务等若干举措:压铸、注塑行业“边建设边编环评”的告知承诺制,让项目开工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水性油漆替代“三步走”方案,将单漆种鉴别费用从10万元降至0.9万元;生态环境数智化平台对106家环保诚信企业实施“无事不扰”监管,全年为企业减免处罚超400万元。

从“企业适应政策”到“政策适配企业”,“绿岛”集成改革、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保险+服务+补偿”绿色保险模式等一系列制度创新让环保不再是发展“紧箍咒”,而成了提质“助推器”。

在青峙化工园区,总投资65亿元的省“千项万亿”项目——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现场,一根根高架管廊如钢铁脉络纵横交错。“这可不是普通管道,是串联20余家企业的‘黄金通道’!”项目负责人史开银指着图纸介绍,管廊1引自岩东再生水厂,每天8000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供生产;管廊2接入浙江逸盛石化,废热蒸汽为装置“供暖”;管廊3则将环洋产的双氧水直供宁波亚洲浆纸业……

近90条管廊织就的循环网,将青峙化工园区周边20余家企业紧紧联结,既节省了危化品运送的风险,降低了潜在污染隐患,更减轻了各家企业重复建设生产、处理设备的经济负担,形成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原料互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未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特种环氧树脂等新材料产能空白,带动区域纺织、高端电子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年增产值超100亿元。

而这样的“循环密码”,早已刻进北仑产业基因。宁波钢铁的高炉化身“资源转化器”,吃进工业废料、回收炼钢余热发电,副产物变身建材;中海石油大榭石化五期DCC(催化裂解装置)项目采用深冷分离技术,年减碳21万吨、降能耗7.5万吨标煤;岩东再生水厂每天10万吨再生水稳定输往宁钢、北仑电厂,一条“水循环链”解了工业用水之渴。

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当循环成为本能,临港工业便有了永续发展的绿色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815100453.jpg

梅山湾

从“黄沙荒滩”到“四季成画”

生态修复唤醒山海价值

梅山湾的清晨,晨光洒满8.5公里湾面,沙滩公园的欢笑声与远处货轮的汽笛交织成歌。2024年,这片长三角独有的近海蓝湾接待游客超210万人次,而12年前,这里还是“潮来一片黄、潮退一片荒”的废弃滩涂,台风季毁堤淹田让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蜕变始于2012年的梅山水道工程,初步实现“水清、岸绿、波宁、潮平”;2016年启动的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投入20余亿元,修复砂质岸线2252米,建成32.4公顷沙滩公园和20.8公顷湿地。

如今,湾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昔日“烂泥塘”成了“金海湾”:万博鱼度假区帆影点点,26公里滨海慢行道串联起彩绘路面与花海,南窗音乐节、家庭帆船赛、半程马拉松轮番上演,生态投入正转化为亿元级文旅收益。

更珍贵的“回报”来自大自然。2025年3月,宁波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胡松林的镜头捕捉到震撼一幕:上百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梅山湾滩涂觅食,琵琶形长嘴在浅水中优雅划动。

这种“全球性濒危物种”的大规模集群出现,是对区域生态的最高肯定。“深秋到早春,这里汇聚大量越冬鸟,得天独厚的湿地和生态设施,让梅山湾成了宁波‘观鸟胜地’。”自然摄影师张海华说。

眼下,梅山湾“候鸟保护基地”规划正加速落地:地形改造营造多样化水鸟栖息地,生态岛屿为鸟类提供安全繁殖场,缓冲区减少人类惊扰。

而在十几公里外的瑞岩寺林场,另一场生命守护战同样动人。1.2万平方米的镇海棘螈核心保护区内,科研人员正细致清理入侵植物、疏浚溪流,为这种1500万年的“活化石”维护静水坑和石缝。“我们攻克了幼体变态发育瓶颈,成活率从30%提至85%!”人工繁育基地里,一批批小棘螈破卵而出,累计超3500尾经“野化训练”放归山林。

从山海到溪涧,北仑的生态修复故事遍地开花。甬江流域的小浃江曾饱受污染与行洪隐患,十余年“水下森林”工程种植26万平方米沉水植物,放流50万尾鲢鳙鱼苗,构建起完整水生态系统;生态功能退化的三山溪经“生态沟渠+人工湿地”改造,溪水清澈见底,成了居民休闲好去处。

这些努力换来了沉甸甸的“生态家底”:全区记录野生动植物2341种、海洋生物509种,包括镇海棘螈、中华水韭、黄嘴白鹭等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成功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每一次潮汐涨落,每一声鸟鸣虫吟,都在诉说空间价值的重生。当修复的画笔描摹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便在生机盎然中自然生长。

微信图片_20250815100529.jpg

研学活动现场

从“邻避效应”到“邻利共赢”

开放信任凝聚绿色合力

“工厂废水真能养鱼?”宁波钢铁废水处理池前,一群“卡娃”踮脚观察池中的锦鲤,孩子天真的疑问,道出公众对工业环保的质朴关切。这场研学活动,恰似一滴水珠,折射出北仑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深远意义——用透明消弭猜疑,用参与凝聚共识。

作为宁波市首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宁钢投入1.37亿元打造工业旅游区,通过裂变成材展厅、碧水观鱼等九大点位,展示传统钢铁厂的绿色蜕变,累计接待访客8万人次,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在北仑,这样的开放单位已有18家,涵盖钢铁、石化、汽车制造等10余个行业,构建起全国唯一的“新老四类”环保设施全品类开放体系,年均接待公众超1.5万人次。

“数据说服不了居民,他们只信亲眼所见。”霞浦街道新浦社区党委书记张盛静深有感触。这个被近千家企业环绕的社区,曾因环境问题纠纷不断。企业敞开大门后,揣着“挑刺”心态参观的居民,反而被先进环保设施“圈粉”,如今会主动打听“厂里又上了什么环保新家伙”。

2024年,北仑组建首支“生态环境社会观察员”队伍,吸纳媒体、社区、企业代表等多元力量,通过“民间嗅辨师”“带你去看不一样的北仑”等活动,让公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邻避效应”悄然转为“邻利共赢”。

志愿力量为这场绿色革命注入持久动能。北仑以“1+X+N”模式构建志愿网络:1个生态文明教育馆为主阵地,X个开放单位为支撑,N个公益组织参与,形成10支专业队伍、逾万名志愿者的生态保护大军。

微信图片_20250815100505.png

志愿者清洁海滩

从“库小二”河道清理到“蓝海豚”净滩行动,从“青清果”党建环保到“绿手环”社区监督,志愿服务触角覆盖水岸、滩涂、社区各个角落。企业开放倒逼技术升级,志愿行动弥补监管盲区,生态教育滋养绿色文化,全民共治的浪潮正托起港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场历时20年的从产业到空间的全面实践,彻底打破了“工业发展必伤生态”的固有认知,证明了轰鸣的机器与翩跹的白鹭可以同框,厚重的工业底色与盎然的生态绿意能够共辉。

而这背后,正是北仑“两山”转化的核心密码。“北仑的实践证明,用每分经济收益滋养生态资本,让绿水青山持续产出金山银山,才能让工业底色更绿,发展动能更足。”正如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所言:这不是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二选一,而是工业反哺生态、生态赋能经济的双向奔赴,在“哺绿促金”、双向增益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让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临港工业领域最鲜活的注解。

绿色发展之路,因这场深耕而风光正好,更因这份坚持而前程远大!(记者 周佳贝 蔡晓馨 严武意 甬派记者 陈 烨 通讯员 严卓慧 王钧钧)

s2508151129169664621.png

生态典型案例名单

2508151122017426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