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义工队书写“家文化”慈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8 08:39:38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4.87平方公里、133家规上工业企业、1357家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区最早形成的四大工业片区之一,大碶街道横河工业社区管理体量大、流动人口多、生产业态繁杂,做好社区治理工作,仅依靠社区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漾公益”义工联合队由此诞生,这支由辖内产业工人组成的队伍,逐渐成长为涵盖多元服务的慈善力量。

队伍诞生:从“堵点”到“亮点”

横河工业社区钱塘江路路口是出了名的“堵点”,每天早晚高峰,寸步难行。

交警力量有限,能否发动职工自己解决问题?2018年,社区牵线,几位产业工人在交警的培训下,开始了第一次志愿疏导,没想到效果显著。

从最初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50多名核心骨干、超千人参与过的志愿队伍,这支以辖内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的服务范围也从最初的交通疏导,扩展到平安巡防、抗台救灾、献血服务等多个领域。

2020年,区漾公益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漾公益”)正式成立,志愿队伍实现了从草根团队到专业社会组织的华丽转身。

聚爱成河:从“小家”到“大家”

大事小事,有需求,一声喊。2021年台风“烟花”来袭,队员万创亮在群里发出支援请求,短短半天时间,80多名队员冒雨集结。筹备防台抗台物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大家整夜守候在防台抗台一线。

善意的种子,在小家生根发芽,在大家开花结果。张冬妹从自己参与无偿献血,成长为“漾公益”献血队队长,带动200多名职工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王成龙带着一颗“英雄心”,积极参与交通疏导、紧急救援,主动传授经验给新加入的志愿者……

截至目前,“漾公益”注册志愿者2010人,累计服务活动6141场,服务时数达515757小时,联动4万青年职工投身基层社区参与和社会共创治理活动。

生态成型:从“微光”到“星河”

通过“漾公益”,更多产业工人从“被服务者”变为“服务提供者”;更多辖内企业主动担起社会责任,成立社区“融心”慈善协会,认捐社区“融心”慈善基金,形成了一个“社区搭建平台。

为解决产业工人子女暑期无人照看难题,社区成立了全日制“假日学校”、企业响应捐助冠名办学、校企结对单位课程支教。在此过程中,“漾公益”队员积极助力,不仅担任安全员,还发挥特长开设交通指挥课、手工课、无人机体验课等。社区“融心”慈善协会每年还会拨付1—3万元用于添置假日学校用品,贴补日常开支及学生活动费用。十三年时间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000余名“小候鸟”度过了充实的假期。

如今,走在横河工业社区,随处可见“漾公益”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证明,慈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精神共鸣。(记者 刘 唯 通讯员 吴秀琴 丁 灵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