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又见梅好·焕新生活”红梅社区开街嘉年华在新碶街道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在这个拥有30年历史的老社区里,新意无处不在。
现场,九嘉巷共富市集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与特色摊位,让居民与游客沉浸式感受烟火气。社区内各空间体验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非遗文化空间里,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李亮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漆扇;社区会客厅里,孩子们亲手把咖啡渣变成精美手工纸;在社区课堂间,二十余名孩子在老牌照相馆探究照片背后的故事;快剪、缝补等便民服务场景,贴近居民生活所需;陶艺体验区内,五六双沾满泥巴的小手努力将陶土塑造成“心中的红梅社区”……理发推子的嗡嗡声、缝纫机的嗒嗒声、共富市集的吆喝声交织成曲,为“老社区”谱写了一首“新民谣”。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陶艺,一边创作一边和老邻居聊天,特别开心!”居民李阿姨笑容灿烂。如今的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蝶变为“全能型选手”,既是非遗课堂、便民服务站,又是亲子乐园、社区经济引擎。九嘉巷共富市集当日客流达千余人次,烟火气与文化味交融,吸引周边商户和居民打卡。
2024年3月,红梅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为契机,以“空间重构、业态重塑、服务升级”为路径,通过“空间活化、服务破圈、生态共生”三大行动,将具有30年历史的老社区打造为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亲子互动、社区经济于一体的“共富街区”。
在这场“变形记”里,“空间破圈”是首场攻坚战。“我们把60%的办公区域腾给居民,现在一楼全是服务场景。”工作人员说。原本封闭的办事窗口变为透明化服务区,闲置展厅改造为可切换沙龙、课堂、市集的多功能厅。
打破传统办公场所的局限,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破圈”发展,集学习、娱乐、服务、商业于一体,成为居民、商户、师生的热门打卡地。通过“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等举措,未来这里将以标准化运营和常态化活动,打造一个文化鲜明、人情味浓的“红色阵地”,让“红梅铁粉”的队伍日益壮大。
“服务破圈”的密码藏在带着公益基因的社区五大场景主理人身上:咖啡场景主理人傅海涌为自闭症儿童打造“工疗共富空间”,理发场景主理人谢林英自身残疾,却坚持公益近十年……“我们不是在招商,而是在等‘对的人’。”红梅社区党委书记邢巧燕说。通过“公益体验+低偿服务”模式,理发、缝补等便民服务月均惠及千余人次,陶艺、非遗课程也持续开设。
这场社区更新也致力于关系的重构。如今,社区搭建的“红梅生态圈”已吸纳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万物有邻社造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等行业专业力量扎根。“我们在社区设立了非遗文化传播工作室,将为社区发展注入学术力量,并定期开设漆艺体验课、国画扇面绘制等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亮说。(记者 石沁奕 翁天煜 通讯员 於凯琳 钟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