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排球联赛男排总决赛现场 郝玉亮 摄
昨晚,北仑体艺中心内,新装的照明设备将球场照得亮如白昼,2025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的战鼓在此擂响。
当全球目光聚焦这座滨海港城,一个问题自然浮现:世界级的排球赛事,为什么又是北仑?
答案,在不断变化的场馆里
“这次我们换了新灯,灯光能耗更小、即开即亮。”一见面,场馆工程部主任邵峰磊将场馆的新变化告诉记者。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诚意。本次场馆主色调焕然一新,按照国际排联最新要求,场馆地胶颜色由原来的青色和橙色换成了橘子和蓝色,实现了与国际顶级赛事最新趋势同步接轨。这种高对比度的色彩组合能更快地被运动员视觉系统捕捉和处理,提升场上位置感知和反应速度,减少视觉疲劳。同时,声光电系统也进行了升级,目标是让每一次扣球的轰鸣、每一声观众的欢呼,都能清晰饱满地送达整个空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内部焕然一新,外部也不断提升。去年投用的配套立体停车楼让停车空间更加宽敞,出入动线更加顺畅,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宾客,从抵达的第一刻起,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用心与温度。工作人员通过今年新投用的北仑区体育赛事数字化应用系统,对观众流量、车位使用、比赛进程和警报信息等逐一掌握,确保了大型赛事平稳运转。
答案,在一张张笑脸里
“变化的是年年更新的面孔,不变的是永不褪色的志愿精神。”区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芳芳轻抚纪念册,如数家珍。自2005年北仑首次举办国际排球赛事时,仅四五十人的“星星之火”,到如今三千志愿者的“燎原之势”——北仑的赛事服务领域早已全面铺开,从单纯的啦啦队,拓展至翻译、引导、竞赛保障诸多领域。
“北仑的赛事组织已形成标准化流程。”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姚波告诉记者,以此次大赛为例,从2024年提前一年启动的赛事筹备专班,到与国际排联、中国排协建立的三方会商机制,北仑构建起了涵盖竞赛组织、新闻宣传、安全保障等13个领域的执行体系。针对本次总决赛8支参赛队、300余名运动员的接待需求,北仑推出“一队一专班”的服务模式,为每支队伍配备包含翻译、交通、餐饮的专属团队,确保从机场接机到赛场训练的全流程无缝衔接。
答案,在如火的热爱里
排球与北仑的姻缘,始于2004年金秋那块“中国女排指定主场”牌匾的郑重交付。
翌年体艺中心初成,首秀便是国际女排精英赛。自此,中国女排在北仑所参加的18项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了15项冠军,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冠军福地”——女排姑娘年年来此集训,2016年奥运前三次集训于此,最终里约登顶;2019年又在此锁定东京奥运门票。
北仑人对排球的热爱,是从娃娃抓起,无数北仑小朋友的观赛启蒙是站在体艺中心的观众席,踮脚看女排们跃起扣杀的英姿;是2016年8月那个不眠之夜,为欢庆中国女排重返奥运之巅自发走上街头;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提起自己与中国排球的故事,都愿意且喜欢说上两句……
“这里的人不仅懂排球,而且氛围也好。全国的排球迷,没人不知道北仑这个地方。”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这样说。
赛事的长期浸润,滋养了兴趣的土壤。北仑排球爱好者达数万人,拥有业余排球队近百支,年均举办群众性排球赛事超10项,参赛人群上千人。
这次总决赛期间,北仑将联动“热力宁波·体育消费季”,推出气排球嘉年华、“小港杯”第十三届全国业余男子排球精英赛等多项配套活动。
从2005年初试啼声的青涩,到2025年举办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的从容,北仑以二十年光阴,书写了一个关于专注、温度与卓越的承办范本。(记者 范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