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馆内 石沁奕 摄
日前,在我区首家社区概念陶艺馆——新碶街道红梅社区的“陶忆生活”馆内,主理人霍木一手持刚完成的葫芦陶艺作品,向记者讲解制作难点。这里不仅是居民体验手工乐趣的空间,更是红梅社区“共富计划”里串联业态、激活文化活力的关键一环。
去年3月15日,我区首份“共富合伙人”招募令在全城刷屏,红梅社区的这场“创业邀约”,瞬间吸引了200余位创业者竞逐。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社区经济从“财政输血”向“基因重组”蝶变,更预示着社区将以强社公司为桥梁,把散落的社会资源、民间智慧与政策红利,揉塑成崭新的共富肌理。
陶艺馆落地,正是理念的具象实践——社区不仅给场地,更在租金、推广上兜底,让主理人能全身心扑到内容创新里。
踏入“陶忆生活”馆,仿若闯进生活气息与艺术氛围交融的世界。浅木色展架静静伫立,各式陶艺作品错落其上:憨态可掬的小摆件、实用的杯碗盘碟,还有手工装饰画、色彩雀跃的材料盒,诉说着泥土与匠心的故事。
霍木一及其团队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手艺人,他们放下了商业化赛道的“冲刺跑”,一头扎进社区这方烟火土壤,源于想让艺术普及的初心——艺术不该是展厅里的“高冷展品”,该是邻里围坐时,指尖流转的温度、谈笑里慢慢成形的生活片段。
“我们在全国开了不少商场店、景区店,却为了这儿独一份的烟火气,开出了‘社区首店’。”霍木一表示,在陶艺馆内,居民不仅可以体验专业陶艺制作流程,还能参与“陶艺亲子体验课”“奶油胶流体熊”等亲子互动项目。这些项目既契合传统文化寓意,又能满足现代家庭的亲子互动需求,形成了“专业艺术引导—大众文化生长”的良性循环。
陶艺馆积极跟周边业态“手拉手”:给小美满餐厅定制咖啡杯、披萨盘,和非遗工坊开发文创,甚至打算联动理发、裁剪等民生服务,打造“陶艺+生活”的生态闭环。跨界合作拓宽了陶艺馆的服务面,也给周边业态增添了附加值,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让共富蓝图越绘越清晰。
“我们想证明,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文化传承的沃土。”霍木一说,他们想让陶艺真正融进红梅肌理,成为连接情感、助推共富的温暖纽带——让专业艺术与市井生活相拥,使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伸手能摸的生活日常,在一揉一捏、一笑一谈间,把共富故事讲得既生动又绵长。(记者 石沁奕 翁天煜 罗博文 通讯员 於凯琳 钟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