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蚊虫肆虐,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其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由白纹伊蚊传播的疾病,需格外警惕。
登革热常表现为高热伴“三痛三红”。感染登革热后,潜伏期一般在5到9天,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出现“三痛”症状,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有“三红”表现,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四肢或躯干可能会出现充血性红疹,并伴随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
“关节剧痛”是基孔肯雅热的典型信号。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多为3到7天,症状与登革热极其相似,也会出现发热、皮疹等现象。但感染基孔肯雅热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多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通常1到3周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这两种疾病暂无有效疫苗,我们能做的只有预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身边常备驱蚊液、风油精等驱蚊物品,打造“无蚊空间”。
相关负责人提醒,近期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的人员,要提前查询当地疫情,做好防蚊准备。从流行区返回后14天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外出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诊断治疗。(记者 彭雅丽 包晔 通讯员 袁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