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与港城的双向暖心奔赴
发布时间:2025-07-16 08:34:31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在北仑集运基地,一股源自方向盘后的暖流正悄然涌动,浸润着港城的角落——那是北仑集卡司机群体,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将一路风尘化作反哺家园的深情,书写着一场“车轮”与港城的双向暖心奔赴。

感同身受的清凉,是奉献的起点

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一辆三轮车稳稳停在司机会客厅前。“卡二代”方垒从三轮车上下来,二话不说就开始往会客厅里搬水。“夏天集卡车上最需要的就是矿泉水,我给兄弟们送点清凉。”作为北仑最早一批集卡司机的后代,方垒对行业的艰辛刻骨铭心。如今的他转型为物流企业负责人,还成了“集先锋”志愿队的核心力量。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组织起车辆维修技能培训;主动为新入行的司机牵线搭桥,寻找业务机会。“以前在路上抛锚时,是前辈们伸出了援手。现在是时候把这份情谊传递下去了。”

方垒朴实的话语,正是司机群体从“受惠者”向“服务者”转变的生动注脚。越来越多的同行走下驾驶室,在司机会客厅轮值,为风尘仆仆的伙伴递上一杯热茶、解答一个难题;在社区活动中,他们挥洒汗水,搬运物资、维持秩序。点滴温暖,从一个个驾驶室溢出,汇聚成司机群体自助互助的温情网络。

废弃轮胎里的童趣,是流动的赤诚

在基地深处一间维修铺里,流动党员陈正明正俯身凝视着一堆黝黑的废弃轮胎。35年党龄的老党员,眼中看到的不是工业废料,而是通往童心的桥梁。“咱们跑车的孩子,跟着爸妈东奔西跑,童年不该缺了惊喜。”他轻声自语,拿起工具开始切割、打磨。几天后,当憨态可掬的轮胎摇摇马出现在“卡娃一米园”,孩子们的欢笑声瞬间点燃了每个角落。

在陈正明身后,是一群以车轮为阵地的流动党员。他们是路口提醒安全驾驶的“移动安全哨”,是得知卡友遭遇困难后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及时雨”,是假日里陪伴“卡娃”读书游戏的“守护者”。他们用“一人红”带动“一片红”,将“流动不流失”的党员本色,融入社区治理的肌理。

帆布袋里的期盼,是“小候鸟”的港湾

当得知今年暑假社区会招收40名“小候鸟”后,集卡司机盛丰收不动声色地为孩子们准备了铅笔、图画本、笔袋等文具,在开班之前交到了社区。“我常年出车在外,对自己的孩子关心特别少,看到社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在集运基地的“集润”假日学校课堂上,刚下长途的司机,卸下一身疲惫,化身“课外辅导员”;清晨的校门口,由集卡司机组成的“护学车队”为上下学的孩子们隔出一条安心通道;甚至驾驶室也悄然变身为“流动书屋”,司机们自发收集的儿童读物随着车轮流转,慰藉着更多“小候鸟”的旅途。

党建赋能的创举,让星火汇聚成星河

柴桥街道芦江工业社区以党建为纽带,不仅搭建起“集先锋”“红蚂蚁”“卡嫂团”等社会服务平台,为司机奉献爱心提供舞台,还将方垒的清凉接力、陈正明的变废为宝、盛丰收的开学心意这些看似零散的个体善举,精心编织进“党建引领、司机自治、社会协同”的社区治理大网中,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如今的北仑集运基地,司机群体的奉献早已超越了零散的、一次性的爱心行为,生长为一个枝繁叶茂、层次丰富的服务生态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方向盘,从单纯的运输工具,转变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源泉;当越来越多的司机师傅,从服务的接受者,成长为家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我们就真正找到了打开港口社区幸福和谐之门的金钥匙。”芦江工业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静亚说。

车轮滚滚,永不停歇,承载着货物,更承载着希望与温情。北仑的集卡司机们,以方向盘为笔,以轮胎为墨,以滚烫的红心为魂,在港城大地上深情书写着超越货物运输的奉献篇章。(记者 王瑛琢 通讯员 彭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