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5-212898
组配分类 2025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25-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5-212898
组配分类 2025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25-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5014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岩委员:

感谢您对我区工业社区技工工作的真挚关切,您提出的《关于产教融合赋能“工业社区”,打造技能型社会“最优单元”的建议》(20255014号)收悉,结合区总工会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北仑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聚集超40万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队伍的核心骨干,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带徒传技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技能人才9880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2886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505名,新增制造类技能人才2347人。我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工业社区作为技能型社会的基本单元作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工业社区自主人才培养职能

(一)“双群联动”精准捕捉需求。通过企业工作群+“准匠培育关爱群”,动态收集新入职青年工人需求,构建社区主导的“校企社”协同育人平台,依托“新工人夜校”等载体,联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集团等主体,针对性开发模具设计、智能设备运维等“订单式”课程,实现“社区提需求、职校出课程、企业供岗位”闭环。推动企业技术骨干与职校教师组建“双师型”团队,定期开展社区内企业轮岗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二)打造社区级实训共享中心。以各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社区内企业闲置设备与场地,构建“一核多点”的工业社区共享实训基地网络,打造“30分钟技能培训圈”,通过“共享师傅”项目挖掘社工巧匠,形成“理论教学在社区、实操训练在车间”的灵活模式,降低中小企业实训成本。

(三)设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保障经费。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政策》,支持工业社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育活动,创建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并给予2万元的经费补助。鼓励支持社区开展“精技赋能营”“工匠夜校”等特色培训项目,并给予5000元的经费支持。对接北仑农商行、中国银行北仑支行等金融机构,为积极参与技能提升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量身定制“技能共富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大港工业社区获集体授信5亿元。

二、构建职业发展“双通道”,激活员工成长内生动力

(一)建立“技能+管理”双轨晋升体系。制定《工业社区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岗位晋升挂钩;试点“新八级工”制度,在社区内企业中推广技能人才从初级工→高级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阶梯式”成长通道。

(二)推动社区内人才柔性流动。依托区人社局“乐业帮”工作室,搭建“工业社区人才共享平台”,动态匹配企业用工需求,打破“岗位闲置与短缺并存”的困局。同时,联合北仑农商银行推出“技能共富贷”,为跨企业技术技能升级改造和人才培育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职业转型期的经济压力。

(三)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与荣誉体系。鼓励工业社区开展特色技能人才培育活动,如大港社区“创意工夫”项目已积累3000余个创新案例,横河社区开展“99匠人”评选活动,建立完善技能人梯队,优秀人选推荐省市区各类工匠人才项目储备。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打造技能创富型企业,提升员工职业满意度的同时降低社区内企业人才流失率

三、完善“育评用”一体化生态,破解产教脱节难题

(一)构建“社区主导、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支持工业社区联合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制定相关工种的岗位能力标准,实现“社区认证、全区通用”。鼓励工业社区积极参与“港城技能之星”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代评”模式选拔优秀选手,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获高级工证书,缩短评价周期,进一步完善社区人才队伍结构。

(二)推动“教学—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在社区内试点“工学交替”模式,参考宁波技师学院与海天集团合作模式,学生毕业即具备2年实操经验,让职校学生每年至少3个月在社区企业顶岗实训。建立“生产问题反馈—课程迭代”机制,用生产问题反哺教学,让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转化为课堂上生动的教学案例。

(三)强化“用才”导向的政策协同。对社区内企业吸纳职校毕业生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者,按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推动社区与“技能共富贷”联动,孵化“技能创富工坊”,为技能人才创业提供最高100万元贷款,支持其在社区内开设技术服务工作室。

四、下一步重点举措

围绕“技能照亮前程”行动,高起点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化北仑“企业园区化、服务社区化”工业社区特色优势,聚焦党政聚力领航、龙头示范牵引、基本单元筑基、生态优化赋能“四大工程”,全面构建“30分钟技能培训圈”。

(一)党政聚力领航工程。一是高规格领航。由区委副书记牵头、分管副区长召集、各部门参与,形成由区委牵头抓、政府主要抓的工作体系。二是多部门聚力。围绕政策上相互衔接、工作上叠加赋能、资源上开放共享,推动各部门围同一目标,一条心一股劲抓落实。三是全方位保障。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龙头牵引示范工程。一是先进制造业技能强基行动。面向模具及高端装备行业龙头,聚焦区域紧缺职业项目高技能人才需求,推广复制“海天蓝金领人才工厂”模式。二是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发挥数字头部企业生态和技术优势,面向本企业及关联中小企业开展数字新技术、网络数据安全等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增速不低于10%。三是品牌平台创建行动。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提升培训机构、企业实训基地等平台能级,探索市场化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升完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对获评三、四、五星级的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3万元和5万元奖励。

(三)基本单元筑基工程。一是技能创富型企业建设。探索外部赋能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在职工培训、薪酬分配、自主评价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村(社)型基本单元打造。整合工业社区共享实训场地、共富工坊等资源,支持村社自主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家门口”的技能实训基地。三是院校型基本单元培育。鼓励职技院校设立专项教育基金,联合企业、社区、行业协会共同打造“资源集聚,供需匹配,服务高校”的培育体系。四是能人型基本单元引领。以各类能人为“头雁”,整合全区44个大师工作室、68个工匠学堂、38个劳模工作室等平台,强化与各类培育主体的互动协作。

(四)生态优化赋能工程。一是创新培育形态。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新业态新职业等领域,开展“技赋北仑·工匠出彩”技能精进营活动项目,其中不仅有现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所需的“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相关职业项目,更有“AI赋能办公·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AI实战应用”等当下紧俏热点课程,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新时代背景下的技能进阶支撑。二是丰富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职业通道,力争每年新增“新八级工”试点企业1家以上,对入选浙江省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奖励;深化“以赛代评”,依托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每年举办港城技能之星竞赛超20场,带动参赛练兵超2万人次。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对紧缺高技能人才叠加发放岗位津贴(市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50%配套奖励);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建立金字塔型的技能人才梯队,每年遴选培育20名“北仑工匠”,给予5000元一次性奖励,并积极向上推荐遴选,获评成功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配套奖励50%。

通过产教融合赋能自主培养、双通道激活人才活力、一体化生态贯通产教链三大路径,通过构建“育-评-用”闭环,让工业社区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最优基本单元,形成“社区即课堂、企业即考场、技术即学分”的创新模式,为创建工业社区治理与技能生态建设开拓“北仑样板”。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欢迎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



宁波市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22日

(联系人:穆德龙,联系电话:8678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