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区残联交出了一份助残就业成绩单,其创新实施的零工市场“经纪人”融合发展新举措,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
精准匹配,为残疾人搭建就业“连心桥”
“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如果能找到工作,为家里分担开销就好了。”51岁的杨先生,肢体残疾四级,自待业在家后,因生活上的压力产生了焦虑情绪。
杨先生的就业转机出现在一次入户走访。零工市场“经纪人”小陈在芙蓉社区摸排时发现,杨先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小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迅速行动,积极与宁波格佳物业有限公司牵线搭桥,帮助杨先生入职安保岗位。“现在我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还有五险一金,生活终于有了盼头!”
如今,像杨先生一样从中受益的人还有很多。区残疾人零工市场“经纪人”深入街道村(社区),开展爱心走访与政策到家活动,为1918名残疾人建立调查档案,精准掌握他们的就业需求。同时,积极与18家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依托数智化技术匹配供需,并主动对接吉利集团等13家重点企业,挖掘100余个适残岗位,有效缓解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技能培训,点亮残疾人就业创业“指路灯”
在抖音直播职业技能培训课上,残疾人刘某尝试抖音直播带货,培训老师在一旁实时指导。
“这是我们结合新业态量身定制的就业计划。”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残疾人零工市场“经纪人”围绕新业态,推荐残疾人参加省、市、区定点培训机构举办的抖音直播、数据标注等课程,并提供跟踪服务,及时进行就业指导,让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通过培训,36名残疾人掌握了直播、剪辑、数据分析等技能,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在梅山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农疗基地里,农业专家给大家教授农业技能。“目的是让他们在泥土里找到自信。”梅山街道农疗基地有关负责人说,基地采用“工疗+农疗”模式,残疾人既能通过干农活获得收入,又能在自然环境中康复,实现疗愈和增收的“双赢”。
融合举措,拓宽残疾人就业“康庄道”
“坐在家里打打字就能赚钱养家,放在过去我连想都不敢想。”张女士激动地说。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零工市场“经纪人”推出电商客服、自媒体运营、直播带货等就业岗位,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
零工市场与多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在北仑银泰城、富邦广场、港兴工业社区等地设立了4家求职一体机,并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内推出大学生“码上求职”服务。这些举措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零工市场“经纪人”还与“新业到家・居家工坊”等项目紧密合作,为4名残疾人提供手工活送货入户等就业服务。这种工作模式,让残疾人能够在自己家中,按照舒适的节奏完成劳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我们将继续以零工市场‘经纪人’为依托,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水平,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就业融入社会、创造价值。”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瑛琢 通讯员 涂玉华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