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检融合”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4-02 08:46:30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春日的宁波舟山港,万吨级巨轮装卸繁忙的口岸,正因一项名为“地检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悄然改变着移民管理与城市发展的互动逻辑。

2024年5月,全国首个“地检融合”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揭牌成立。宁波边检、北仑公安分局打破传统壁垒,整合“边检警务+公安外管”资源,首创口岸移民“地检融合”政务服务模式,破解了外籍船员“下地难”、企业涉外服务“多头跑”等难题。

去年12月,该试点经验入选2024年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地检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机制、业务、资源的三重融合。为此,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法调查处、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签订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框架的《十条警务协作协议》。该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助企优商等方面的合作,推动警务融合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商务、文旅、海员协会等10余家单位及相关社会组织也被纳入协作网络,成为“边检+出入境+N”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上岸流程不了解、怕麻烦是海员们不愿下船的主要原因,交通问题也是影响海员上岸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各单元协同发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自贸区政策法规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边检+出入境+N”的机制赋能下,上岸消费、政务服务、权益维护、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海员经济发展举措相继推出,以“政府背书”的方式,鼓励“海上来客”上岸感受北仑之美。

在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政务办理程序也做起了“减法”。

聚焦外籍船员入境办证时间长等问题,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地检”涉外证件联办窗口。外籍船员临时入境许可、外国人停居留证件等办理手续,由过去的“多部门、多头跑”变为如今的“一个窗口办两家事”,为船员换班、登陆、就医,海嫂探亲等提供了充分便利。

此外,北仑公安分局还开设了“助企专窗”,常态向机场、边检等部门推送“白名单”库,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通关、查验服务。机制运行后,有效缩短国际航行船舶代理办理手续时间,提升了通关效率,帮助36家航运企业节约直接经济成本1.55亿元,助推宁波口岸通关效率跃居全国沿海主要口岸首位。

随着体制机制的壁垒被打破,信息、数据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释放。

宁波边检、北仑公安分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依托“宁波警务百度”“天眼系统”等公安数据平台对相关人员轨迹进行分析研判,实现闭环管控。同时,双方定期开展座谈交流,共用涉外执法、数据研判、外语翻译等领域专家人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联合开展案件办理、警情指导、证件鉴定、警务英语等培训交流活动,碰撞出入境管理新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宁波片区探索“传统边检服务”向“新型移民政务”转型的启新之年。下一步,宁波片区将逐步放大新型移民政务服务的效能,将其拓展至涉外就业、以税赋能、外籍人才引留、民间外交等深层领域,成为“大港”向“强港”迈进的“助推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朱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