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15 08:50:36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日前,我区推出一系列惠企新政,涵盖审批服务、监管执法、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以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在办事审批环节,我区展现出十足的“加速度”。重大项目可走绿色通道,享受全程“保姆式”服务;借助“绿岛在线”等“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常见项目的环评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像注塑、铝压铸等行业甚至能够实现“边建设边审批”。随着环评“一类事”改革的深入推进,“绿岛”园区的“打捆”环评费用相较企业单独开展环评降低了50%以上,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从政策辅导到材料准备,政府部门的全程帮扶让项目申报事半功倍,这笔资金堪称企业绿色转型的及时雨。”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

该公司RTO废气处理装置技改项目今年成功获得2025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670万元,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减排挥发性有机物超8吨,是我区“环保惠企”行动的生动案例。

以此为例,我区聚焦工业污染治理的“卡脖子”难题,打出一套资金保障的组合拳。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帮助企业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超1.56亿元。同时,我区构建“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动态项目库,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实现了“财政资金引活水,环境治理添动能”的创新实践。

针对企业在固体废物处理能力领域的痛点,我区创新推出“一点一策”解决方案。以废金属包装桶处置难题为例,我区开出“规范处置+成本减法”的良方,建立“零元接收”机制,对区内企业的废桶免收处置费,并构建起从收运到利用的闭环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处置。

此外,依托“绿岛”收运模式,铝灰渣等危废也能实现“家门口”处置。今年年底前,我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和利用处置中心项目及铝灰渣利用项目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危险废物本地化处置。

我区在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方式上也实现了革新性转变。通过建立“体检式”检查机制,环保部门从“事后处罚”转变为“事前服务”。运用用电工况监控、走航监测、AI大模型等技术手段搭建生态环境数智化平台,实现智能远程监管,执法部门对企业“无事不扰”。

目前,已有106家环保诚信企业被纳入监管正面清单,享受“免检”待遇。对于首次轻微违规行为,执法部门采取“首违不罚”的人性化处理方式,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免处罚400余万元。

在助企服务上,我区还创新推出了“企业点单、政府派单、专家接单”的帮扶模式。今年以来,环保专家团队上门服务达350余次,为50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这种“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政府就在身边”的关怀,有力推动了政企携手共护蓝天的良好局面。(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严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