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下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29:47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blxqsk0414002_004_01_s.jpg

  活动现场 林思谕 摄

昨日,稚嫩的童声穿透晨雾,惠琴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小小农耕服饰,以《春耕祈福》的韵律叩响大地。鼓点如雨,泥土翻飞,五把锄头同时落下,大碶街道丁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21亩“闲置田”在春光中正式苏醒。

铜锣声起,气球放飞,“丁山下·有点田”社区党群服务新品牌揭开面纱。这片曾因重大工程支援征用而闲置的农田,被赋予起新使命——这里将打造成一个融合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特色空间,延伸党群服务阵地的触角。如今,城市研学营地、共享菜园渐次铺开,一幅“有菜可种、有花可闻、有绿可赏”的蓝图跃然田间。

“共享菜地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首批认领家庭代表之一袁合艳和女儿张婉琪在自己的田块前挂上认领牌。5组家庭弯腰挂牌时,孩子们指尖沾了些许泥土,却笑得灿烂。国潮非遗、棋室、咖啡、托育、钩织等六大主理人集体亮相,手举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属于丁山社区的“六味烟火”。托育主理人小鱼老师今天特别定制了花生彩泥画课程,花生壳变成了彩纸上的点缀,孩子们制作着独一无二的“发芽笔记”,家长举起手机记录“人生第一次春耕”。

农田寻宝、春耕体验、春日打卡……所有活动都围绕“田”字展开。孩子们集满印章兑换礼物时,掌心还沾着泥土的芬芳。69岁的社区居民陈国华是这片田的农耕指导员之一,也是“阿国叔叔”公益蔬菜代言人,他蹲在田埂边感慨:“以前种地是为吃饱,现在种地是为‘记得’。”(记者 刘唯 成百舸 林思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