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关怀和重视,再次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东海潮声激荡,发展永无止境。北仑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产业跃升、每一轮技术革新、每一份民生答卷,都镌刻着民营企业家破浪前行的印记,从资深企业家到新生代企业家,北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始终坚定。
许朝阳(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立足北仑,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在北仑,我们着实体会到了政企协作如何从‘及时响应’到‘主动赋能’。”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许朝阳表示,作为北仑企业,公司不但感受到了区内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还享受到了自贸区、保税区等多重政策红利,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深耕全球贸易提供了硬核支撑。
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石化、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现已发展成为集贸易、物流、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2024年,公司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并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人才,才能掌握主动权、创造力。远大物产以“人才为本,共创共享”,顺应行业环境变化,在人才的选用培养、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体系和守正创新、公开透明的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以吸引和留用有潜力、有实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和团队,并以结果为导向,不断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
“目前,远大物产在全国各地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近20家,在海外多个地区设立了业务机构,我们致力实现‘立足北仑,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布局,服务全球客户。”许朝阳表示,未来,远大物产将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产业研究,延伸产业链经营品种,持续加快推进海外市场。
余剑伟(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创新驱动发展,构筑生物医药新高地
“创新是海尔施发展的灵魂,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和完善健康产业链,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施)董事长余剑伟说。
自1992年创立以来,海尔施经过30多年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集诊断产品、药品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健康科技集团。
在诊断产品领域,海尔施基因科技最早推出了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是目前国内获证最全的呼吸道多重检测产品。在药品领域,子公司宁波大红鹰药业拥有108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80%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医疗服务方面,海尔施孵化的宁波长都生物科技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肿瘤模型进行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技术国际领先,并参与制定了国际首个3D生物打印行业团体标准,推动了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发展。
截至目前,公司建设有10大自主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近2亿元。其中,海尔施生物创新药研发中心汇聚众多高端人才,建有高端药物制剂研发、细胞治疗、蛋白药物开发、基因治疗等多个平台,已被认定为宁波市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今年,海尔施生物医药产业园(东园)将是我们战略布局的核心。”余剑伟介绍,该园区计划投资额超过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生物医药高端研发和制造业集群的示范产业基地,该园区也将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入驻。
李 峰(宁波亚集物流有限公司 总经理):政策东风劲,跨境电商加速“扬帆出海”
“2024年,我们公司跨境电商出口额创下了历年新高,突破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5%。”宁波亚集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集)总经理李峰说。
亚集是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在梅山综合保税区全球前置仓项目的运营方,主要业务涵盖运输代理、报关业务、仓储服务等,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
李峰介绍,业务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创新驱动和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但随之而来的是批量小、种类多、频次高的新挑战。为满足跨境电商货物“一箱多票”出口的装运需求,亚集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2023年,北仑试点跨境电商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企业的散件货物入仓即可报关,待查验完毕,完成通关手续,再装箱出运,通关效率可提升50%。2024年,聚焦综保区内企业非保业务难点,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通过货物“便捷进出、即报即转”新模式,打通单证流、数据流、实货流,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我们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李峰介绍,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创业兴业的“空气”和“土壤”,“近年来,我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没有了后顾之忧。”
随着长三角卖家“出海”热情的高涨,亚集业务量水涨船高,仓储面积也从2019年4500平方米暴增至如今的10万平方米,并引入了多条智能化产线和数据机器人等设备,进一步提升仓储和物流效率。“目前,我们正抓紧打造新的全自动仓库,并同步采购自动化设备,计划在2026年二季度投用新仓库。”李峰说。
邱智铭(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向“新”发力,以一支笔绘就无限可能
“我们秉持着‘一支笔、一条链、一个平台’的战略路径,开疆拓土。2024年,推出了耗时五年打造的‘秒干中性笔’,以超好的书写初体验,在1500余款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企业新的‘摇钱树’。”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
这只是贝发集团创新研发的一个缩影。
30多年来,贝发集团始终专注于制笔行业,不断积累技术和市场优势,由一家仅有30人的作坊式制笔厂,成长为中国制笔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目前,企业积累了全球15亿用户、10万多家零售终端、1000多个核心客户及分销商和100多个线上线下渠道,产品销往北美、欧洲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贝发集团持续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年均投入研发费用约3000万元,已拥有研发人员150人,有效专利数量670项,平均每年推出笔类新产品近150款。2024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0%。
“我们计划三年内,在海外建立30个品牌供应链中心和3000个品牌供应商,发展3万个中小B端客户,服务500万家终端、50亿人群。”邱智铭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贝发将立足制笔行业,深耕一支笔,通过研发人工智能笔类产品、环保食品级墨水马克笔、高端文创礼品笔,打造系列IP产品及城市伴手礼系列等定制礼品,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简 斌(宁波莱塔思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原创,永不停止
“2024年,我们的产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同比上涨300%。”宁波莱塔思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简斌介绍,公司在2021年落户北仑后,从最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如今的80余人,团队规模持续扩大。
光纤连接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元器件,在光通信产业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超高速光纤通信技术,而多光纤连接器是不可缺少的核心器件。莱塔思在多光纤连接器有一系列的基础性发明专利,领先全世界。主营产品非接触光纤连接器被世界公认开创了一个新学科,称为“第三类光纤连接器”,被多家全球一流通信企业大批量采用。
“原创,永不停止。”简斌表示,这是公司的口号,也是公司研发践行的道路。“我们在行业内能有如此地位,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注重科技创新,将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接触光纤连接器被莱塔思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攻克。”
凭借着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领先的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产品先后荣获了OFC光波创新奖、ICC讯石·光通信行业英雄榜创新技术奖等国内外奖项。
于瀛蛟(大宗易行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在北仑,感受大宗贸易数字蝶变
“北仑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政策基础和数字化基础,公司落户北仑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宗易行科技(宁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瀛蛟介绍,平台上线至今,已服务超过70家产业客户,包括贸易商、银行、船公司、代理等国际大宗供应链相关企业,业务涉及13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的交易额超过2亿美元。
2021年,中化能源联合中联油、中远海运等公司在宁波成立大宗易行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平台—大宗易行(TradeGo)。
近年来,大宗易行不断构建国际化产业数字生态,持续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先后获得国际船东保赔协会集团(IGP&I)的电子提单许可,成为全球仅有的十三个获得该许可的平台之一。同时,还获得了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正式批准,成为其指定的“白名单数字燃油解决方案”(Whitelisted Digital Bunkering Solution)供应商,为新加坡船供油市场提供电子燃油交付单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北仑在国际贸易和供应链数字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后,将为市场带来更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于瀛蛟表示,下一步,大宗易行将继续依托北仑的区位优势,深耕国内市场,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助力更多企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球贸易新时代。(记者 毛飞英 龚雯雯 蔡晓馨 郑侃轩 林思谕 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