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我们到了园区停车场要先排半天队,有时候轮到自己也不一定有位置。‘集易停’系统上线后,在高速服务区就可以提前查询园区车位情况,并进行线上预约,再也不用担心长时间的等待和违章风险。”
这是北仑区智序港城服务平台上线近10个月以来,集卡司机们的心声。
作为世界大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所在地,北仑区汇集了500余家堆场仓储、2400余家车队和3万余辆集卡,每日进出货运车辆超过26万车次。然而,随着港航物流作业集中和车流量的激增,集卡停车难、道路行车难、监管规划难、集卡配套服务少等问题日益突出,让这座滨海之城一度深陷“集卡围城”的困境。
为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挺膺担当,以制度创新破题。
2024年6月,宁波智序港城运营有限公司揭牌,智序港城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由区政府和宁波舟山港集团共同打造,集成了集易停、货车“智”约、服务“智”联等六大核心功能。在“最强大脑”的赋能之下,宁波舟山港“两场”设施规模不足、运营质量不高等发展瓶颈问题得以纾解。
今年1月,以“智序港城”为载体推动港城一体化融合创新案例,在2024年度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优秀制度创新案例中获评优秀。
这场港城融合的数字化革命,破解“两场一仓”困局成为首场“攻坚战”。
在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长28.8米、高2.4米的指挥大屏上,各大码头和泊位的生产作业信息实时滚动。在“易数仓储”协同服务系统的赋能下,集装箱物流业务的关键数据汇集于“易港通”平台,为堆场、仓库、码头等临港核心作业区域间的无缝对接、高效流转提供依据。
数字赋能带来的高效还深入到每一个运输环节。据悉,“易港通”平台汇聚了集卡车辆、车队及集卡司机的实名认证身份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完善、透明的人车数智赋码全链条管控系统。借助北斗路径实时监控,“最强大脑”得以动态规划堆场、仓库提箱时间和路径,“集易停”“园区预约”等20余项数智服务更是把“高效”贯彻到极致。
“多维度管理下,智序港城有效缩短了集卡停车、装货等排队时间,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平台开通以来,集卡司机接单提箱平均等候时间从1-3小时缩短到随到随提,超速驾驶、疲劳驾驶发生率下降54%。”
智序港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易停”系统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司机数超过1.7万名,提供停车预约服务超过36.5万次;“园区预约”系统已累计为85家港航相关企业提供服务超过91.4万次,日均预约车辆数超过5500车次。
当“最强大脑”重构物流脉络时,绿色低碳的基因也在港城肌理中悄然生长。
一方面,智序港城解决了集卡车辆作业集中到达、怠速缓行、随意停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空气污染问题。按照每箱减少1升柴油相当于二氧化碳排放2.63千克测算,该平台的应用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有效缓解港城道路交通和环保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智治指数”的显著提升,也让“无纸化”“云上办”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基于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的成功实践,近年来,无纸化服务在宁波舟山港持续扩圈,不光应用范围向温台码头覆盖,业务领域也向冷危箱等延伸。此外,港口证照数字化方面,“易联网约”证照预约系统也广受好评。该系统提供集卡和港内轮式机械证件线上办理服务,真正实现港口证照“最多跑零次”。
厚植制度创新沃土,北仑港城一体化的步伐将继续加速。未来,“智序港城”创新项目将进一步结合宁波外贸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完善深化信用服务、园区预约、停车预约等功能,助力北仑打造港城共融的“生态圈”。(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朱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