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之间有一层“壁”,突破它,才算获得竞逐“新蓝海”的通行证。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位“破壁者”。
安信数控的前身是海天集团下属电机事业部。自2005年成立至今,它从一个4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一家1000多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的第一次‘破壁’,就始于一次敏锐的市场感知。”日前,安信数控全球行业线副总经理董金酉告诉记者。
2004年,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剑鸣在海外考察时,敏锐捕捉到伺服技术在注塑机行业的颠覆性潜力。比起传统的异步电机,伺服电机不仅拥有更高的精度和速度,还能根据负载情况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能耗直降30%至70%。
“当时在国内,大功率伺服电机几乎是行业中的空白。如果一味向国外采购,不光成本高昂,自主知识产权的缺失也将成为供应链安全的阻力,所以集团就成立了电机事业部,准备攻关‘卡脖子’难题。”董金酉介绍,初创团队的4个成员殚精竭虑投身研发,耗时半年,把伺服电机“手工搓了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市场化阶段。一方面,将伺服技术应用于注塑等新领域,需要进行大量技术探索和个性化调整;另一方面,新设备20%的售价增幅和大批量设备迭代的一次性支出,也让客户望而却步。
面对产品推广的“坚壁”,安信数控展现出极大魄力,在省内销售较好的区域开展试点,将该区域销售的所有注塑机全部搭载新的自研伺服系统。
“这相当于用企业过往的声誉作为担保,不成功便成仁。”董金酉说,搭载伺服技术的注塑设备能耗下降30%以上,节能效果半年即可抵消设备溢价,口碑打响后,安信数控当年的订单量瞬间暴涨了400%。
在20年后回顾,这场“破壁”绝非一场豪赌——选择优质赛道,以最快速度切入,成为行业的头部。
“近年来,伺服电机市场竞争加剧,我们瞄准永磁电机的应用潜力,开始发掘‘非道路移动装置’的新蓝海。”董金酉说。
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指向了优质新赛道——2022年,在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研发高效轻量化增程式起动发电机的过程中,安信数控的研发团队发现,永磁电机在非道路移动装置领域的潜力尚未释放,仅叉车领域,就有每年150万台左右的大市场。
“叉车是工厂效率提升的关键一环。传统柴油叉车不仅能耗高、污染严重,加速、爬坡性能也比应用永磁电机的电动叉车逊色许多。在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装备的当下,发展新能源非道路移动装置大有可为。”董金酉说。
强大的技术创新力,推动产品迅速切入市场——2023年,短短一年时间内,安信数控的研发团队“疾速狂奔”:不仅为叉车行业开发了60余款定制电机,还完成了从传统方案到“多合一”方案的三次产品迭代,实现了电动叉车“双90%”(在90%的工作范围内,效率都超过90%)的目标。
2024年,安信数控的非道路移动装置板块迎来“井喷”,销售额较2023年翻了一番多;今年1至2月,该板块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了300%,全年销售额预计超过1.5亿元。而在电动叉车这一细分领域,安信数控的客户遍布行业龙头企业,永磁产品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破壁’的本质,在于不断打破自我设限。”站在驱动器的厂房内,董金酉的目光却投向远处新建成的SMT、DIP生产车间。在那里,伺服驱动器电路板生产线已进入第二次试生产,即将于今年4月全面投产。“以往我们追赶海外先进技术,如今,我们正在建造属于自己的‘技术方舟’。”董金酉感慨道。(记者 张凯凯 毛飞英 严健中 实习生 才馥 通讯员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