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44576/2025-209452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科技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44576/2025-209452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科技 |
2024年,北仑区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双一流双示范”定位,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全区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获全市首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北仑区获宁波市“推进创新深化和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督查激励优秀,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前50强。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打造引领产业升级“主力军”。2024年,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6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846家、实现三年翻番,入选省高新企业创新能力百强8家、市研发投入50强企业15家,均居全市首位;新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家、企业研究院6家,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涵盖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市首位。
(二)科技攻关能力持续提升。新修订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设立4000万元科技攻关专项,较原政策实现翻番,重点分领军类、强链类和育成类三个类别,带动大、中、小三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2024年,全区获批“科创甬江2035”关键技术突破计划21项,数量连续三年领跑全市;以企业为主体获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创历史新高,海天塑机集团“智能汽车功能零部件一体注塑成型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科创平台建设不断提能。持续夯实北航、北大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等大院大所建设,新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A类)3家,中科海西创新中心的“农业土壤氮素转化及高效利用”获农业农村部“神农科技奖”二等奖。加快推动孵化平台提档升级,获批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获批数全市首位;区内科技孵化平台全年招引科技类项目215个,其中:高层次人才项目25个,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四)科协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发挥科协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科学咖啡馆”、科技沙龙等活动,同时联合35位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组建科技赋能团,开展入企问诊、难题共解等服务。推动新建企业(园区)科协7家、博士创新站11家,获批省级博士创新站1家、市级2家。推进科普惠民利民,全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12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深入推进“青少年科惠百校”“老年人智能手机数字化应用场景综合科普”等民生工程,开展青少年科普百校专项行动74场次、惠及学生1.13万人次以上,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1.59万人次以上,全区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突破139万人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北仑区科技工作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文章”,深入实施主体培育、平台提能、人才汇聚和生态优化等“四大工程”,高质量推进建设“科创北仑”,为我区“双一流双示范”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一)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做强科创主体。一是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实现新提升。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提速攻坚,强化部门联动、政策驱动、项目拉动,梳理形成企业研发创新“一企一档”,分类施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围绕“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路径,推动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模化“双化协同”,量质并举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推动高新企业和高新产业增加值居全市第一方队。三是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带动效应,支持企业争取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同时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大模型等重点细分领域,滚动编制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实施创新平台提能工程,夯实科创基座。一是提升院所平台策源能力。强化大院大所对产业创新的辐射效应,加快推进上海有机所宁波二期、北航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北大海洋药物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院所优质技术成果向本地产业转化应用。二是提升孵化平台建设质效。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开发区科创园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打造集“研发、众创、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国家级孵化高地。依托区内孵化平台,加快孵化一批“未来企业”,涌现一批“未来产业”。三是提升企业研发平台能级。依托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总部港”建设,做大做强东方电缆、极氪汽车等企业研发总部,同时引导科技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撑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空间、打造新业态。
(三)实施创新人才汇聚工程,激活科创引擎。一是强化科技项目人才招引。依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平台,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引才。二是持续推进产智深度融合。深化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聘,同时梳理企业技术攻坚难题,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等活动,推动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三是深化海外科技合作交流。依托宁波高端装备海工中心等引智平台,推进海外专家与本地科研院所及企业深度交流,在生物育种、医用材料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四)实施创新资源整合工程,优化科创生态。一是加强创新政策集成优化。迭代升级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推动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投入体系。二是提升科技服务工作成效。依托“科技特派员”“科技志愿者”“科技赋能团”等服务队伍,会同各相关部门、街道、功能区和科技中介等力量,靠前做好政策宣贯、项目申报、成果对接等服务指导。三是营造全域创新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钟观光纪念馆辐射带动效应,在全区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深化“科学咖啡馆”建设,策划开展企业问诊、成果分享、难题共解等活动,促进产学研各方跨界交流和交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