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成熟中的蓝莓果实 包晔 摄
2月24日,在小港街道新棉村新野瓜果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蓝莓挂满枝头,逐渐成熟。一些“早熟”的蓝莓颜色已变深,外表覆盖白色果霜,个头有一元硬币大小。这里的蓝莓之所以品质好、个头大,是因为它们生长在5G大棚里,采用改良的有机质盆栽种植,就连浇灌的水都是经过专业设备过滤的“纯净水”。
走进5G大棚,一排排盆栽蓝莓整齐排列,白花、绿叶与紫果交织,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面。过道里,新采购的水过滤设备还未拆封,这些设备将为蓝莓提供更纯净的灌溉用水。基地负责人汪晶晶介绍,目前基地种植了50亩蓝莓,分为L25和F6两个品种,预计3月大量成熟上市。
“通过手机APP,我可以远程控制大棚温度和灌溉系统。”汪晶晶说,蓝莓对温度非常敏感,冬季每晚都需要加温,每月保温费高达6万元。经过精心呵护,这里的蓝莓不仅味道独特,品质和个头也优于普通蓝莓。
蓝莓生长过程中对药物极为敏感,因此基地采用熊蜂授粉,全程不打一滴药,确保纯绿色生长。“一旦打药,果实就会掉落,熊蜂也会大量死亡,影响授粉。”汪晶晶解释道。
基地共种植了27000棵蓝莓,每盆产量可达5斤以上。除了批发销售,基地还开放入园采摘,并推出了蓝莓认养和盆栽售卖业务。(记者 包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