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交通的高效、安全、便捷、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我区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出行难题的同时,为北仑这座现代化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公交线网全面升级,学生出行乐享其成
清晨,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来往于绍成小学。这些车辆是专门为解决学生上下学难题而特别开通的“定制公交”,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们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今年,我区新增了6条公交线路,重启了1条公交线路,并对13条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97辆新车,公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市民们的出行选择更加丰富,整个区域公交线网覆盖面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合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在重要线路优化上通过座谈会、网络投票等方式广泛征求民意,确保每一条线路的开通都能真正满足市民的需求。”北仑公交副总经理黄武伟说。
在这些新增和优化调整的线路中,有4条专门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公交线路,分别是定制73-1路(绍成小学线)、73-2路(东海学校、新碶中学线)、73-5路(长江中学线)和73-6路(泰河学校、庐山中学线)。这些线路在2024年9月初相继开通,与之前开通的定制73路一道,为7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定时、定点、定线的公交服务。
走进这些定制公交,只见车厢内部宽敞明亮、座椅舒适、空气清新。为了让学生们享受更加贴心的服务,车厢内外部还增添了许多人性化设计。低位刷卡机的安装,让孩子们可以轻松刷卡上车;童趣车身的绘制,让车辆充满了童趣和欢乐;沿路可见的公交站亭,美观又实用。
“以前接送孩子上下学要早早起床,路上可能会堵车,到了学校还要找地方停车,很头疼,现在有了这条定制公交线路,真是方便多了。”今年正在绍成小学读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说。自这些定制公交线路运营以来,日均运送学生1800多人次,让学生出行难、家长接送难、学校周边行车难的“三难”变为“三赢”。
拥堵路段改造见成效,道路通行畅通无阻
傍晚5点左右,正是下班高峰期,但在明州路上的车辆却并没有过多地“排长队”。“以前这里总是堵车,经过改造后好多了,出行更加便捷了。”行车路过的司机翁师傅笑着说。
明州路、长江路、辽河路以及富春江路是北仑中心城区的重要主干路,道路建成通车年份较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突出。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路段车流量较大,路口通行能力不足,造成排队较长,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2024年,这些拥堵路段迎来了华丽转身。
我区对这些拥堵路段进行了全面改造,包括优化道路交叉口形式、调整交通组织等。这些路段交通流量大,改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区交通运输局会同交警部门、街道等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多次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采取压缩现场施工工作面、夜间施工沥青摊铺等措施,以尽量减小改造施工对道路正常通行的影响,共同推进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今,明州路(黄河路—中河路、横河路—辽河路)、长江路(宝山路—岷山路)、辽河路(宝山路—岷山路)、富春江路与庙前山路交叉口等道路的改造项目均已完工,即便是早晚高峰时期,这些路段也能保持相对畅通,市民的出行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
“我们将继续梳理城区拥堵路段,采取‘一点一策’的精准治理策略,力求从根本上打破交通拥堵的屏障。”区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莫小国说。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智能交通引领未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仑艺体中心旁的北仑中心充电站,不少车主正在给自己的爱车汲取“能量”。这里是目前区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充电站,最多可满足104辆车同时充电,有效缓解了北仑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满足了更多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选择。“买了新能源车后,我最担心的就是充电问题。现在北仑的充电站越来越多,这样大型的充电站还不用排队,太方便了!”正在给爱车充电的车主杨先生满意地说。
该站由社会资本投资、浙电(宁波北仑)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运营。正式运作后,浙电(宁波北仑)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运维团队也持续为站点提供技术保障,定期负责设备巡检,及时进行故障抢修,全力保障新能源车主充电无忧。
绿色出行得到有力保障,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方面,北仑也有了新动作。目前,在中心城区的47处路口已经完成智能交通路口微波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前端安装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中。“选择安装系统的路口主要分布在城区主干线、商场学校周边、企业住宅汇聚地,全天,尤其是高峰期交通压力较大的地方。”市公安局北仑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副大队长胡君辉说。
该系统就像是为这些路口装上了“智慧大脑”,它们用雷达实时监测路段交通流量,根据AI深度学习算法,实时生成与车流量需求匹配的控制方案,智能调整信号灯配时,优化交通组织,最大程度减少市民等待红灯时间与停车次数,让道路通行更加高效。
城市交通快速推进的同时,北仑也没有忘记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在位于郭巨街道双岙村的农村公路上,如今放眼望去,平坦开阔的路面让人眼前一亮。这条道路起点位于白洋线,终点至大岙里,全长约0.665公里,是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经过改造提升后,道路更加宽敞平整,雨水沟、污水管、护坡等安全设施也设置得十分到位。
除了双岙村的农村公路外,小港街道安居路、柴桥街道庐江北路……一条条城市支路、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从“行路难”到“行路优”,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完善,打通城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民生实事,惠及万家。在北仑的大街小巷,一辆辆公交车穿梭其间,将市民们安全、便捷地送达目的地;一座座充电桩,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元化选择;一条条交通要道畅通无阻,让市民行车更加舒心、高效;一个个智能交通路口投入使用,大大提升市民的交通“幸福指数”。每一项路上的变化,都凝聚起我区对市民的关怀与责任,让市民们的出行体验得到显著提升,让北仑的城市形象焕发新光彩。(记者 刘 唯 通讯员 欧 波 赵飞平 胡君辉 谭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