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河六岸的水岸新生,到蓝天保卫战的坚定步伐,再到三大水系的碧水清波,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民生情怀,每一项成果都映照着市民的幸福笑脸。2024年,我区以民生实事项目为笔,绘就了一幅生态环境提质增优的生动画卷。
活力焕新:三河六岸公共空间提质
东泰河、中河、岩河,这三条是北仑城区的主要河流,不仅承担着城区防洪疏浚的重要功能,更是市民休闲游憩的活动场所。2024年,北仑对这三条主要河道及其沿线河道进行统一谋划、综合治理,打造出了一个以“理想人居”和“生态港城”为特征的连续开放空间体系。
立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东泰河、中河、岩河及其沿线的河道以“沿河生态屏障、城市滨水景观、文化休闲长廊”三大功能为主要建设内容,辐射完善片区内小微水体、河道堤防治理。这一规划不仅使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提升,河流两岸也成了市民的休闲乐园。
在治理过程中,北仑区统筹好片区内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采取“建设一段,验收一段,营运一段,反馈一段,提升下一段”的五段式循环模式。在沿河生态治理方面,贯通片区沿河生态绿道,打造了长约5千米的“生态驳岸”,新增种植鸢尾、睡莲等8种水生植物1300平方米。城市滨水景观方面,增设阶梯看台、小型广场,通过安装升降浮台、灯光水秀、雾森系统等设施,提升水岸功能,打造滨水景观节点19处。
同时新建户外营地、亲子乐园等慢生活空间32处以及停车位259个,公共服务设施配比也得到提升。
在文化休闲长廊方面,深挖片区“中河断桥”“沿山碶闸”“古镇古桥”等水文化资源,推出“碶闸桥渡”“生态‘趣’学”等研学线路,串珠成链建成如算山碶闸馆、历史名人桥、断桥灯光水秀等具有区域特色的1馆2桥37景的水文化休闲长廊,成为承接、弘扬区域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在河边的环境变美了,我们经常带孩子来这边散步、玩耍,感觉生活品质提升了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女士感慨。
蓝天保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
空气质量是民生大事,北仑区通过多种措施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024年,北仑区鼓励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000辆,累计淘汰国四柴油货车6243辆,占全市淘汰量的46%,淘汰数量、奖励金额均为全省最多。经测算,“两车”淘汰实现污染物减排共计4979吨,其中氮氧化物减排487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76吨,颗粒物减排28吨。
“淘汰老旧柴油货车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减少交通噪声,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仑采取了区域限行、开展限行检查专项行动、发放限行通告宣传册等一系列举措,助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工作,降低柴油货车尾气污染。
在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多种措施全面改善空气质量。比如通过实施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帮助多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缓解了企业经济压力,同时也推动了大气治理技术的提升。此外,还通过定期调度排污许可证注销企业、企业富余排污权回收等措施,建立全区总量收储机制,盘活存量指标,确保重点项目落地。
碧水清波:综合整治提升三大水系水环境
“现在,河道的水质明显改善,鱼虾也多了起来,我们仿佛看到小时候那条清澈的河流了。”居住在岩河附近的王大爷兴奋地说。河道生态功能的提升,让周边居民感受颇深。
2024年,北仑区持续推进岩泰、小浃江、芦江三大水系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升,三大水系水环境治理八大工程累计完成80%。
岩河流域安排落实城中村管网检测修复、六小行业整治、住宅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河道清淤与水环境提升等专项治理工程30项,保障了生态流量,畅通了源头活水。
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比如完善碶闸联动的保障机制,在满足行洪排涝、抗旱等需求的前提下,结合以往生态调水和碶闸联动配合经验,完善并固化了生态调补水协作方案。
三河六岸的水岸新生,让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去处;蓝天保卫战的坚定步伐,让空气更加清新;三大水系的碧水清波,让城市更加宜居……
展望未来,北仑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严卓慧 董沙沙 盛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