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经开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发布时间:2025-01-14 08:35:36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C4D2AD026C10A92878205D30E8424E22.jpg

  鸟瞰北仑 邹诗琪 摄

日前,商务部公布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

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列第九,较上一年排名再次前进了3位。这也是近10年来,宁波经开区取得的最好成绩。

成绩背后,离不开宁波经开区的不断革新。

园区整合,撬动提升发展“新引擎”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10月。2022年1月,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北仑港综合保税区、梅山综合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园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融合提升,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运作,与北仑行政区实现“融合联动、一体运作”。

“园区和相关部门的高效服务,给了我们扎根发展的信心。”宁波欣威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生产项目负责人顾军威表示,园区整合提升后,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按下“快进键”。

将企业视为“自己人”,将项目视为“心头肉”,这一点,企业主最有发言权。“年前,开发区商务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场政企交流会,与区内外贸企业共同深入剖析企业‘出海’征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我们的困难,帮助我们发展。”2024年,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公司软件部副总经理岳巍表示,“1+1>2,园区整合后,越来越高效的服务将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前行。”

园区整合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以前,公司办理相关业务,需要跑多个职能部门,现在可能仅需对接一个部门就能实现各环节一步到位。得益于更统一的政策、更多元的市场资源、更高效的审批流程,公司能够直接接触对口部门,助力公司业务发展。”中外运物流宁波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夏曜表示,机构整合提升以后,盘活了各区域之间的资源,企业业务量成倍增长,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随之上涨25%左右。

园区整合以来,越来越多的新成果开始在宁波经开区汇聚、延伸。“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案例入选商务部自贸区最佳案例,一次性推出“综合集成式”改革,涵盖9项资本项目、4项经常项目改革措施和2项风险防控措施,实现企业外汇使用和汇兑便利有序;首创“先查验后装运”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模式,货物基本能做到当天查验、当天出运,物流周转效率提升50%以上,通关时间从2至3天压缩到1天,出口作业时间较之前缩短95%以上;依托综保区的平台及政策优势,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租赁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

开发开放,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2024年12月17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0万标箱;2024年12月25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0万标箱。2024年,宁波舟山港从全球唯一一个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向拥有两座“1100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迈进。

一直以来,港口都是宁波经开区最大的资源。宁波经开区设有北仑、大榭、穿山、梅山四大港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港区内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分别约占宁波舟山港总量的90%和42%,是华东地区主要原油和大宗商品进口储运基地。

园区整合后,宁波经开区各相关部门不断强化港口资源整合,通过优化“两场一仓一中心”布局、打造“智序港城”服务平台,统筹物流、堆场、仓储等资源要素,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数智驱动、智能高效、辐射力强的世界一流强港。

开放是宁波经开区最大的优势。发挥“开发区+自贸区+保税区+港口”叠加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积极培育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地下空间分层利用确权试点,建成百地年200万立方米丙烷地下洞库,建设中海油500万立方米原油地下洞库;实现华东地区最大的LNG保税仓库扩容升级,推进浙江LNG三期项目;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一期开仓试运营,列入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名单……

制度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磁场”

岁末年初,宁波经开区抓项目、忙生产、促投资、拼经济的火热图景处处可见,园区整合成效不断显现。

今年一季度,全区将重点攻坚推进总投资90亿元的11个重大项目。其中既有大榭商业石油储备扩建项目(二期)、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及新材料创新中心项目等“含金量”“含新量”十足的产业项目,也包括点亮城市形象、惠及百姓生活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全力跑好开局“第一棒”注入强劲动能。

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靠前服务。各街道、部门高效落实区“1234”统筹协调机制,“一企一策”全程跟盯,聚力“拿地即开工”流程优化,拼速度、拼作风、拼成效,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目前,宁波经开区全区拥有工业门类34个,规上工业企业1047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70家,形成以绿色石化、钢铁、造纸、电力、纺织服装、专用装备、通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八大重点行业。拥有一批头部企业,包括吉利、中海油大榭石化、台塑等百亿企业12家,臻至、旭升、拓普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55家。整合后实行统一管理,按照“一套班子、六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让资源更集中,力量更汇聚,步调更一致,推动园区管理更完善、家底更清楚。

环境的优化、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正更好地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吸引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石化、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的高能级头部企业、总部机构、外资项目选择落户宁波经开区。(记者 郑侃轩 通讯员 朱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