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紫荆社区:善后志愿者服务队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4-09-24 08:38:47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那是一个闷热的深夜,顾悦洪接到了一个电话。只听得话筒里传来带着哭腔的话语:“你是顾师傅吗?你就是结对我大伯的志愿者吗?我大伯是乐嘉寿老师,他现在病得很重,可能……”顾悦洪一听,连忙说:“别怕别怕,我就是顾悦洪,我马上过来!”

一到乐老师家,顾悦洪当机立断,马上叫救护车,并随同护送乐老师去宁波113医院!乐老师虽奄奄一息,头脑却十分清楚,他留下遗嘱道:我若离世,丧事简办,骨灰撒大海。

乐老师安心地走了。他的儿子从上海赶到时,看到父亲的丧事办得妥妥帖帖,对着顾悦洪感动得泣不成声:“爷叔,谢谢侬,谢谢侬!”次年清明,他们遵照乐老师生前遗嘱,将乐老师的骨灰撒到茫茫东海……

这件事发生在新碶街道的一个老社区——紫荆社区。这个社区有个善后志愿者服务队,顾悦洪就是这个服务队的队长。

这要从21世纪初说起。

紫荆社区位于新碶最老的街区。社区里老人多,平均每5名居民里就有一名60岁以上老人。当时,老人中80岁以上的有120多个,包括不少空巢、独居、孤寡、残疾老人。社区把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老人称为“低龄老人”,低龄老人们自愿参加社区的邻里互助社,与高龄老人结对,提供上门服务,陪同聊天、就医、上街购物,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洗脚……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还为结对老人通通下水道和检查电线开关、煤气管道等。这一结对就是数年,高龄老人们纷纷把志愿者当成了亲人。

但是不久,社区里融洽的气氛中又出现了一丝不安:虽然现在生活比较安定,但无法回避的“百年之后”的大事难免使不少老人忧心:“子女不在身边,要紧关头叫勿应”“我独个人,死了也无人晓得”“我走了,这些后辈勿晓得丧事咋弄弄”……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以顾悦洪为队长的紫荆社区善后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

按习俗:老人过世了,向逝者亲属报丧、设灵堂、为亡者沐浴更衣、准备祭祀物品、联系墓地,事情千头万绪。服务队亮出“用爱送行”的口号,将新碶区域内所有善后用品商店、公共墓地及灵堂的相关情况和联系方式,丧事办理流程,海葬流程等集合成册,分发给服务队队员,以便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方便。

善后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用爱送行”了41位老人。队长顾悦洪的两本日记本中,详细记录着逝世老人的姓名、住处、逝世日子以及志愿者名字、服务时间。这个服务队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西街的一位师傅在医院逝世了,老伴眼泪鼻涕一大把,小辈们茫无头绪。闻讯赶来的顾悦洪与徐锦义、徐亚珠夫妇轻声安慰家属,又分头做事。徐锦义负责对老人身体清洁与穿衣,当徐亚珠与其他几位亲属将祭祀礼品准备妥当后,看到被擦拭得清清爽爽的老人安卧在灵床上,家属感激得流着眼泪连连说:“全靠各位帮忙!”

2014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东街一位高龄教师在长江医院去世了。顾悦洪接到求助电话,立马与徐锦义赶往医院。他们帮助护工将老人家穿戴齐整,又协助驾驶员将老人抬上车,护送到家。贺彩华、徐柳芬、张定良三位队员已经帮助亡者家属张罗好灵堂,正在准备招待客人的饭菜。来客见了都很感动:“紫荆的志愿者真像自家人!”

俞国申、林荷珠结对的老竺下肢残疾,行动不便,儿子在外读书,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位90多岁的母亲,时刻需要人照顾。急老人所急,这是俞国申、林荷珠经常做的事。只要老人家里有需要,老俞哪怕自己电器修理店的生意再忙,他都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发动汽车直奔老人家。虽然荷珠的爱人身体不佳,但她仍旧坚持为老竺家打扫卫生、购物。老竺母亲的丧事,是俞国申、顾悦洪、郑忠祥、林荷珠、程人杰等志愿者帮助料理的。此后,俞国申还经常开车载老竺去墓地祭祀他的母亲,老竺很是过意不去。几年之后,老竺也过世了,他的后事又是俞国申、林荷珠与队员们帮忙料理的。

祥发弄6号有位孤寡老人卧床不起,2022年的正月初头,与他结对的顾悦洪又是送饭菜,又是端水、倒尿壶,整整忙碌了一星期。老人曾向区红十字会办理过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手续。初八早晨,老人逝世,顾悦洪向老人所在社区汇报,又通知了队员们。郑忠祥、徐锦义、俞国申等志愿者迅速赶到,忙着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主持了短暂的遗体告别仪式,志愿者与社工共同哀悼缅怀,相关单位分别接受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

以情排忧,用爱送行。紫荆社区善后志愿者服务队的新故事正在续写……

本文选自《小城大爱—北仑慈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