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小歪”:与山岙老人有个约定
发布时间:2024-08-19 08:32:48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教老人使用空调遥控器 王昱啸 摄 

杨岙村,北仑海拔最高的村落。走在路上,时不时一阵热风扑面而来。

“小顾,这么热的天,先吃一块西瓜!”

“小顾,等下来我们家里看看!”

小顾是顾维杰,1978年出生。2005年,他进入仑南供电所,服务杨岙村和共同村,主要负责抄表收费、装表接电及线路维护工作。

人们口中的“共同杨岙”,只有盘山公路大海线经过,而且70%以上都是老年人。

每个月20日一大早,顾维杰就会骑着电瓶车,背着工具包,带着打好的一叠电费单,到村里集中收一次电费,并帮助老人们查一查用电安全,修一修电路电器。

他平时总会攒一些零钱,去村里的时候就带上。每到一家,他细心地算好电费,然后耐心地给老人们找零。

如果20日那天,电费没能收上来,顾维杰会先帮忙垫付,抽空再去收。运气好的时候,去个两次就能收全,运气欠佳时,跑个四五趟也是常事。

慢慢地,村民们习惯了他的到来,有些老人会在村里的小菜场等他,都亲切地叫他“电力小歪”。

慢慢地,老人们有什么小需求,都会跟他说。这份信任,让他由衷地高兴。

他重重的工具包里,总是装着插座、灯泡、电线这类“随时”要用到的东西。

他泛黄的笔记本上,一条一条记录着谁家需要换日光灯管、谁家需要换开关、谁家遥控器不灵了……已经完成的“任务”,就在后面打上一个勾,没完成的,抽时间再上门。

其实,顾维杰的主要职责是村里的线路维护,各户各家的修修补补是可以不用管的。

他说,杨岙村离大碶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虽然有公交车,但对于年纪大的老人,也是不容易的。因此,老人们有什么需求,能帮得上的,都会尽力而为。

高温天气时,他一般会重点看看线路有没有老化,走一户叮嘱一户:电风扇用过要拔掉插头的,插得时间久了,可能要着火的……

屋内一台老旧的风扇吱呀吱呀转着。93岁的周阿婆家,空调遥控器却一直在制热模式。顾维杰赶紧帮忙调好。“阿婆,下回只要按这个按钮就可以了,按一次就行。”看着周阿婆自己操作了两遍,他才放心。

有一年冬天,寒潮来袭,刚完成两个现场抢修,顾维杰就接到了赵翠琴阿婆打来的电话:“天气太冷了,我家热水器一开就没电,你今天来村里吗?”

到了赵阿婆家,他仔细做了检查。“阿婆,这个插线板坏了,空开的螺丝松动了,我都修好了。”阿婆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出了门,他又去了其他几户独居老人家,都看过一遍才算放心。高温天、寒潮天、台风天,他会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没接到老人的求助电话。

他只要看一下电费单上的名字,就知道这户人家在村里哪个角落;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位老人,谁去了养老院,谁家生病不在家,都清清楚楚。

二十年光阴,也让小山岙发生了很多变化。凹凸的山石路早已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最初的机械电表早已变成了智能电表。原来挨家挨户抄表收费,现在完全可以“跑零次”,一卡通、支付宝等很多线上方式都能缴费。

顾维杰仍坚持上门服务。他说,用手机付电费对老人来说,还是有点难;自己麻烦点没关系。

每个月,顾维杰依然会抽出几天时间专程到杨岙村、共同村的100多户老人家里收电费,然后再通过微信帮他们完成缴费。“老人们都习惯了,他们信任我,我得对得起这份信任。我也习惯了,他们会等我,我会来,是一个不用说的约定……”(记者 沈焰焰 见习记者 王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