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分类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例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甲肝通常是急性起病,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
乙肝: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急性乙肝通常在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大多数会自行清除病毒并康复。感染乙肝时的年龄越小,越容易转变成慢性乙肝,婴幼儿阶段的感染导致慢性肝炎的病例约为95%。慢性乙肝可能导致长期的肝脏损伤,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乙肝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需要定期的监测和治疗。
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可致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不安全注射、输血、注射毒品及某些有血液接触的性行为。世卫组织估计,2022年因丙肝导致的死亡约为24万,主要由于肝硬化和肝癌。虽然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高,但诊断和治疗可及性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丁肝: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肝病毒依靠乙型肝炎病毒进行自身复制。没有乙型肝炎病毒就不会出现丁型肝炎感染。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最严重形式。预防丁肝的关键在于预防乙肝,因为丁肝病毒不能独立存在。
戊肝:戊肝即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肝也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与甲肝类似,戊肝通常是急性起病,症状包括黄疸、乏力、恶心、呕吐等。戊肝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孕妇感染后风险很高,可造成急性肝衰竭、流产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