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备(左)工作照 吴雨婷 摄
从芦江村村委会出发,途经老年活动中心、中心公园、儿童之家,再顺路到垃圾分类点位、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最终回到芦江村村委会,这条路线,身为芦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顾建备已经走上无数次。
“项目建设得怎么样,老百姓用得好不好,我总要经常去现场看看。”顾建备时常沿着这条路线,上班前绕一圈,下班后绕一圈,休息时间散步时也顺路看看……多的时候,他一天要转上个三四趟。
“为老百姓做实事就是要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为大家谋幸福。”“为民服务”这条老熟路,顾建备已“走”了8年。自2016年上任以来,顾建备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刀阔斧”整治村容村貌,招商引资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打造升级村庄基础设施,完成了中心公园、儿童之家、集体危房改造等项目20余个,串珠成链铺就了村民的幸福之路。
“芦江村四通八达,是几个村的中心地带,去周边村要从我们村道通过。”顾建备考虑到本村和周边村村民的出行便利和安全,近几年村内主路、村道先后开始提升改造。
“山前一条村道上个月刚刚完工,做成了水泥路,一直铺到山脚下,此前都是泥泞,脚都踩不下去。柴沙路路面重新铺设过,两边都加上了景观围栏,美观多了……”聊起村内建设,顾建备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柴沙路沿线,有一个中心公园,绿草茵茵,绿植茂盛,建有凉亭、公园椅和游步道。“这里可是大变样了。”如果不被告知,村外人很难想象,如今绿意满满的中心公园曾是一片垃圾场。
“以前路过都要捂住口鼻,大大影响人居环境,村民不堪其扰。”顾建备回忆,当初下定决心整改后,光清运垃圾就运走了十多车。随后,土地整治、草木种植、凉亭景观打造,曾经的“顽疾”摇身一变,成为大家休闲散步的心头好。
绿起来的公园、平整起来的路面、干净起来的人居环境,村里的美丽变化,大家有目共睹。顾建备表示,这些蝶变有赖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垃圾分类工作的东风,芦江全村村民齐心协力,共同让“大家”美了起来。
“起初,党员带头成立环境整治先锋队、垃圾分类督导队,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自发、自觉参与到清洁家园、垃圾分类中来。”顾建备认为,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看似在乡村更难推行的工作,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在芦江,乡里乡亲都熟识,联系紧密,通过先锋队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效应,大家很快就凝聚了起来。”顾建备说,自垃圾分类工作施行以来,村里统筹规划,取消多处分散的垃圾投放点位,统一设立垃圾集中处置点位,并挨家挨户分发分类垃圾桶,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和督促村民落实“门前三包”。村里还引入了垃圾收集管理智慧系统,通过可视化数据、绿色积分兑换礼品、评选垃圾分类之星等,激励村民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在芦江村已“习惯成自然”,芦江村还荣获2022年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称号。
“垃圾分类工作搞得好,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收运垃圾的工作人员每天过来两趟,村里垃圾分类志愿者也经常来,我们现在垃圾分类意识都很高的。”村民曹亚君感慨道,自己嫁到芦江村已有40多年,近些年来芦江村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除了垃圾分类工作和村庄道路提升改造等环境提升工程,今年我们工作重点还有老年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顾建备表示,很多乡村面临老年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问题,芦江村也是如此。面对村内老年人活动场地不多、养老设施亟须完善的现状,顾建备火速将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提上了日程。从想法到设计,顾建备与村工作人员一起集思广益,吸纳村民建议,不断琢磨设计方向和内容,并多次与设计团队交流协调、优化方案。
直到设计图敲定、项目落地施工,顾建备的心仍未落定。“要操心的事很多,我要看看进度,看看实际建设是不是符合设计图。老年活动中心硬件设施提升了,还要考虑软服务方面要怎么再提升……”
“未来,我还想建设打造一个养老院,让更多老年村民拥有美好的养老生活。”在为民谋幸福的路上,顾建备和芦江村的故事还在续写。(记者 吴雨婷 邹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