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典补乡则合姑村黄桃园 来源:美姑宣传
开栏语:
初夏的美姑,翠绿草色尽显生机盎然之态。
三年前,北仑的挂职干部跨越2000多公里,从江南水乡到高山草甸,倾其智、劳其力、尽其责、解其囊,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间,两地携手,紧盯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找准定位,大胆试,勇敢闯,探寻着一条适合美姑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花开花谢又花开,他们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又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搞帮扶得看人家缺什么,不然没有成效不说,反而会帮倒忙。”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声波告诉记者,帮扶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每个乡、村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并坚持因户因人因需施策,从而助力产业振兴、村民多元化增收致富。
三年间,每年度提供财政援助资金6000万元,计划外资金援助200万元,重点保障产业、劳务、民生等领域;
三年间,以产业协作为主,共实施项目超40个,重点突出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协作、教育和医疗等民生事业帮扶;
三年间,已吸纳美姑县劳动力来仑就业1500余名,其中脱贫人员637名……
北仑的风,不仅吹到了美姑,更吹遍了美姑。发展工业经济的拉马镇工业园区,以黄桃作为主要产业的典补乡,致力于发展农家乐的龙门乡瓦古觉村,在苹果特色产业和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巴普镇埂则村……品质帮扶、筑巢引凤、携手共富,无不述说着北仑美姑两地的携手共进。
园区赋能
激活发展新动能
“咚咚咚”……北仑美姑综合产业园内,挖掘机不停运转,基坑开挖、回填,边坡处理等各项施工分区域同步展开,一派繁忙景象。
2020年,美姑县与北仑区签订共建协议,将美姑县现代综合产业园区拉马园区打造成北仑美姑综合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064亩,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加工和远景预留四大功能板块,现有苦荞加工厂、青贮饲料厂、蛋鸡厂3家企业入驻。
“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给了很大的帮助,解决了不少困难。”拉马园区蛋鸡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刘超林说。
要想当好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就得“说破嘴皮子,磨透鞋底子”。
为掌握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和农户开展帮扶,三年来,李声波一有时间就走出办公室,前往项目现场,走进农户家中,与当地干部、驻村书记、贫困户聊发展、想出路、话家常,对北仑美姑综合产业园下一步发展做出了不少方向性规划。
“美姑的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规模经济。园区的建设,就是希望美姑可以有个引擎一般的平台,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从而为美姑工业经济做出更多发展。”李声波说。
下步,园区将继续推进园区主干道、肉制品加工厂、服装加工厂、中草药加工厂、园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将美姑县的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和宁波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紧密结合。
品牌打造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典补乡黄桃园内,金黄色的黄桃挂满枝头,掩映在绿叶之间,桃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我们家种植了32亩左右的黄桃,去年16亩的挂果,收入在4.5万左右,增加了一份收入。”美姑县黄桃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罗格阿林说。2021年,在北仑区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典补乡整合利用东西部协作北仑区对口援助30万电商项目资金,在典补村、则合姑村、莫吉村发展种植黄桃产业。
“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从有到优的过程。”美姑县政府办副主任潘越表示,在考察调研中,他们发现有农户家里种植的老品种的桃子基础非常好,所以动了发展种植桃子的想法,考虑到保存和运输的条件,所以在网上进行了一系列查询,最终试种了又脆、保存期又长的黄桃。
去年,180亩黄桃实现首次挂果,总产量5.4万斤,总产值达54万元。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黄桃成为了典补乡的“致富果”。
“试种成功后,我们和驻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进行动员,尤其是针对村里的脱贫监测户。”美姑县典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谢成才说。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学习,典补乡的黄桃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80亩扩大到如今的2000亩,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还带动了就业。截至目前,已带动了四个村的近1000户老百姓种植黄桃,对当地老百姓的增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黄桃不仅成为了典补乡特色农产品的一张闪亮名片,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坚实力量,成为了驱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引擎。
“此外,在两地共同推动下,美姑县的巴普镇埂则村成了美姑花椒种植特色示范村,峨曲古乡雷觉莫社区建立起了高山娃娃菜种植园区。”潘越说。
文旅带动
探索全域旅游
“以前要跑很远才能上班,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了,很方便。”龙门乡瓦古觉村的龙门庄园内,村民马海石里正在厨房和包厢来回奔波,忙着上菜。
去年,在李声波等挂职干部的协助下,瓦古觉村与北仑结缘,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巧妙利用农家乐作为启动键,围绕村集体经济这一强大驱动力,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得益于北仑区的对口帮扶,龙门庄园拔地而起。
据悉,龙门庄园于今年3月13日正式营业,作为龙门乡“第一个吃螃蟹”的农家乐,这里有着篝火广场、烧烤区、帐篷区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备,共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71万元,农庄开业以来平均月收入达7万元左右。根据项目规划,农庄在开业首年给予村集体3万元的直接经济分红,分红机制设计为逐年递增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村民长远福祉的提升。
“目前我们已营业了三个多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生意也非常好。”瓦古觉村村支部书记、龙门庄园负责人吉尔木也表示,农庄的修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带动了周边发展。
呼吸一下山里的新鲜空气,炒一盘地道的彝家坨坨鸡,与亲戚朋友一起共度欢乐时光……原生态的美丽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我们有着独特的旅游项目,例如孔明站名胜古迹,希望在种植业、养殖业外,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村集体的收入。”龙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苏达石说。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而今,同心合力绘就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新画卷,正在北仑和美姑大地徐徐展开、向好致远。
记者 毛飞英 邬知廷 通讯员 潘 越 陈文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