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产教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2 08:59:12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新模式、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日前,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暨“专精特新”供需双选会在北仑举行,大会多维度展示了人力资源特色服务产品,推动形成“人力资源—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和良性循环。

作为举办地,海天集团“蓝金领”人才工厂自然十分抢眼。海天集团是北仑本土成长起来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投资创办“蓝金领”人才工厂,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育用”闭环,实现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在北仑,除了海天集团这种“厂中校”模式,在新型人才引育和技能提升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的,还有普盛人才研究院的“企中院”模式、利德智能产业人才研究院的“企联企”模式以及弘途高级技工学校的“企育校”模式,他们都是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产业发展良性生态圈的优秀代表。

利德人才研究院通过整合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资源,构建产业人才全链条引育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岗位精准建模、人才精准画像、人岗精准匹配,有效缩短了技能人才培育周期,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研究院已与宁波60多家行业领军及专精特新企业、全国30多家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建了15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引育人才665人。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如何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北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北仑区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校地协同、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改革,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和专业性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主导、高校协同、机构主理、企业落实打造产业人才贯通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名单中,有许多合作多年的“老搭档”:恒河材料、维科电池、海天集团、吉利汽车、贝发集团……

十多年来,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了十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了“数字工匠示范学院”“跨境供应链数智发展产业学院”“海天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博地影视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与此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了教学、科研、生产互促互融的教学实践平台,在涌现了一大批教研、生产成果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创新潜能。校企互相依赖、互相成就,成为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此外,北仑区还积极搭建“政校合作”全球人才引育对接平台,通过加快打造甬城大港样板,逐步在政策引领、资源整合、平台赋能、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动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今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随企出海”与海天集团、塞尔维亚双元教育和国家资格框架办公室共建“丝路学院”,联合打造塞尔维亚数智化专业人才培养高地,进一步拓展了全球人才输出、满足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赋能机构四方联动,推动人才引领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正如北仑区副区长程展所说,北仑通过“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正不断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持续放大科技创新的引擎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叶玉娇 通讯员 王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