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也不能忘了学习提升、认真备课,为下学期的教学提前做些准备。”2月21日上午,乡村教师叶媚与往常一样,翻开学校发的书籍开始阅读,不时还翻出年前的学习笔记进行参考。
作为北仑区郭巨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去年,叶媚参加了结对学校的多轮集体备课和研讨学习,受益匪浅,在教学沃土上迅速成长。
据悉,郭巨学校是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扩充,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尽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了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经过探索,郭巨学校与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新碶小学结为了教育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教研等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两所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会在教研日来到郭巨学校,与那里的老师一起备课、上课与研讨,此外,还不定期进行线上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
据悉,去年,北仑区申报成为了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2024年,区教育局还将持续推进“全区域教共体建设行动”,通过试点先行,打造“三通”教共体,有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近年来,北仑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深化区域教科研训等途径,不断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从而实现“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迭代。
2023年,全区小学、初中7项资源配置校际差异系数分别为0.152和0.196,远低于国家小学0.5、初中0.45限定标准。
“均衡程度是用各资源指标的校际差异系数来评价的,差异系数越小表示学校之间资源配置越均衡。”北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源配置评估有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情况。
此外,北仑区还着力培育各校特色课程项目,目前,泰河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霞浦学校的思政课程、东海实验学校的科学教育课程等都已形成较大辐射力。
在持续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北仑区也不断加速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扩容。
2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临港经济示范区配套学校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建筑已经初具雏形,20余名施工作业人员正在拆模、整理材料。
“目前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过半,计划今年五月底完成学校主体结构的结顶。”浙江德宸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洪法介绍。
据悉,2023年,北仑区完成9个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实现滨江新城第一学校等4个开工项目。
“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全区域教共体建设行动,推动共同体学校‘学段打通、师资流通、治理融通’,努力打造更加高品质的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北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毛飞英 通讯员 杨 阳 黎雄威 盛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