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靠长三角、面向太平洋,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宁波舟山港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赋予了北仑大宗商品行业发展的不竭动能。
近日,一则好消息传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
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后的“浙江落点”。
随即,省政府于11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宁波片区快马加鞭推动政策落地,为大宗商品这桩“国之要事”,写下“北仑之为”的新注脚。
何为大宗商品?
简单来说,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无论是工业生产领域的有色金属、油气,还是用于食品加工的粮食及优质蛋白,都是大宗商品的品类。
一方面,它们受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展现出风险性、收益性等金融属性;另一方面,它们与经济环境、国计民生紧密相连,也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要事”。
而坐拥开放、制造两张金名片的北仑,与大宗商品生来契合。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是全国最大的油气港和铁矿石中转基地、全球第四大加油港;同时,宁波作为长三角这尊“工业机器”中的“关键齿轮”,汇聚了石化、有色金属加工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产业支撑强悍。
更重要的是,随着2020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挂牌成立,一条大宗商品的“黄金岸线”焕然新生。
制度创新之风吹拂的四年间,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一期开仓运营;宁波“绿能港”LNG三期项目将在2025年底完工;浙江自贸区油气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迈出新的步伐。今年上半年,北仑完成大宗商品销售0.93万亿元,增长9.2%,占宁波全市总额44%,其中,油气产业销售额逾3000亿元,增幅达15.7%。
“不难发现,如今宁波片区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步伐,已经从‘求量’迈向‘求质’,从‘重规模’迈向‘重效能’。”宁波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搭建数字平台、提升配置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强化国际接轨……显然,宁波片区不仅仅要建一个“大仓库”,更要在储运、贸易、加工、服务、数字化等领域全链条发展,打造一个大宗商品的“超级调控中心”——而这,也正是“资源配置枢纽”的题中之意。
《建设方案》获批,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这张新“蓝图”,何时才能走进现实?
11月27日举行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立足浙江自贸试验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厅长韩杰介绍了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具体任务。作为核心之一的宁波片区,频频成为“关键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比如,持续深化油气领域提能升级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延伸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中下游产业,推动石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比如,拓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品类方面,将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经验进一步拓展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优质蛋白等大宗商品,例如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国际混配矿分销中心。
比如,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方面,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探索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其中不少任务对于宁波片区而言,是‘现在进行时’。例如,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亚洲最大丙烷地下洞库项目——‘百地年200万方丙烷地下洞库’项目的确权工作,相关制度创新成果有望得到复制推广。”宁波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截至目前,宁波片区已累计复制推广280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累计16项“宁波经验”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大宗商品领域,大宗易行、六六云链、支点信息等一系列平台企业活力十足,浙江自贸区油气服务平台等,成为大宗商品数智化服务的典范,“跨境贸易区块链数字单据应用”更是入选中央网信办区块链创新的应用案例。
“任务书”下发,“冲锋号”吹响。宁波片区的自我加压、自我革命,已然箭在弦上。
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党组成员、宁波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叶苗在答记者问时披露,当前,宁波片区正以《建设方案》为指引,抓紧制定“路线图”,明确了6大提升行动具体任务,细化了30余项分阶段分步骤任务清单。未来5年,初步谋划的大宗商品储备设施项目和集疏运项目,总投资估计超700亿元。
“将围绕大宗商品‘储、运、贸、产、服、数’各环节开展系统化、集成式制度创新,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举措的协调联动。”
叶苗介绍,宁波片区将重点拓展新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属、冷链等重点品类,并聚焦大宗商品交易交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数智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攻坚,培育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随着“路线图”日渐清晰,宁波片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针脚”将越织越密。但从“纸上”落到实践,则有更多“堵点”亟待疏通。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建设方案》文本中的‘探索’‘支持’‘鼓励’走进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回归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心’——秉持敢为人先、大胆实践的破浪精神,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企业营环境。”宁波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扩大对外开放,聚焦大宗联动创新;打造创新成果,持续开展首创探索;构建产业集聚,做深做实四链融合;提升营商环境,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正如过去四年间做的那样,宁波片区正紧紧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定位、资源配置,大力践行“北仑之为”,让一项项创新成果落地发芽。
着眼下一个四年,“最开放的区”值得新的期待。(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徐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