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高耸的桥吊与龙门吊挥动着“钢铁巨臂”,繁忙的集卡穿梭其间。自12月15日8时至16日8时,该港区单昼夜集装箱作业量达4.52万标准箱,刷新了宁波舟山港单个码头单日集装箱作业量的最高纪录。
24小时,4.52万标准箱,意味着梅山港区平均每分钟就要完成至少31标准箱的装卸作业,如果将这4.52万标准箱首尾相连,长度超270公里,可以从宁波排到无锡;堆叠起来高度超11万米,相当于13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新纪录的取得,展现了梅山港区打造浙江省“数智码头”样板的新成效,充分发挥作业路数和自动化远控设备的优势,港区整体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加速提升。在港区控制中心里,一排排高清显示屏呈现着各类数据流和码头实时画面,控制员根据n-TOS系统和iECS系统“双芯大脑”,快速派发集装箱装卸最优方案、集卡运输最优路径等指令,提升作业效率。
针对近期船舶集中到港情况,梅山港区在生产组织上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充分释放港区调度系统“边装边卸”集卡多路共享作业模式的效能。“15日当天,集卡双重作业量占比高达35.7%,有效减少了集卡‘空跑’路程,集卡利用率更是达到每小时4.95标准箱。”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戎俊杰介绍。
此外,梅山港区还通过科学规划船期,充分发挥远控设备集群和作业路数的优势,提升码头工时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码头整体作业效率。
与此同时,梅山港区与各口岸单位保持紧密高效的沟通协作,通过拓宽海关登临检疫窗口、提高远程检疫频率,推进海事集装箱班轮“准点降本”计划以及应用便于港检互动的边检三色三线系统等措施,进一步压缩了船舶非作业时间。(记者 刘唯 成百舸 通讯员 杨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