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从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传来喜讯,我区的参赛项目表现卓越。其中,“新工人夜校”助力产业工人成长志愿服务项目和“车轮上的守护者”集卡司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金奖,“文明小礼帽”青少年助力安全上学路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
“新工人夜校”
助力产业工人成长
我区作为全国闻名的压铸模具之乡,制造业企业云集,产业工人数量庞大,因此“新工人夜校”助力产业工人成长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企业技能人才志愿者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志愿者组成,通过“志愿+赋能”模式,为产业工人提供“技能进阶”“拓展赋能”培训。
00后职工史君艳,2022年从青岛来仑工作。怀揣服装设计师梦想的她,报名参加了“新工人夜校”服装制作培训班。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后,史君艳考取了3D建模师、服装制版师技师、高级缝纫工的职称。“明年进入公司技术部成为一名制版师。”史君艳高兴地说。
自“新工人夜校”开展以来,已惠及超2.8万名产业工人。其中累计开展应急救护班、新能源汽车修理班、数控铣按培训班、钳工高级班等赋能课程20余种,培训400余次,帮助4000余人获得中级工以上技能证书,让更多职工从“工人”到“匠人”、从“专职”到“专业”。
“车轮上的守护者”
关爱集卡司机群体
我区坐拥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集卡司机群体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车轮上的守护者”集卡司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建由优秀集卡司机组成的“红蚂蚁”志愿服务队,采用司机帮司机的模式,推动集卡司机自我管理和参与社区治理。
集卡司机任学海是“红蚂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北仑是我的第二故乡,只要没有驾驶任务,我就会参与志愿服务。”作为第一批加入志愿服务队的集卡司机,任学海已服务1200余人次,参与驿站值班、交通疏导、平安夜巡等多项志愿服务。
该项目实施以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39万小时,服务人次超32万。其中,帮助集卡司机处理劳动争议32件,助力635名司机子女就近入学,“卡娃托管班”累计解决950名司机子女托管问题,家属就业指导站为362名司机家属提供工作机会。
“文明小礼帽”
引领青少年文明风尚
在我区开通上下学时段家校试点公交线路后,洛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了“文明小礼帽”青少年助力安全上学路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建岷山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观察员、宣传员、引导员、实践员、管理员”五员随手志愿服务。
“第一次在公交车上担任宣讲员,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哥哥和我一起,他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在他的鼓励下,现在我已经可以很自然地宣讲了。”岷山学校学生叶心语本学期已经担任“小礼帽”引导员10多次,开展随车宣讲10余次,劝阻了上百位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岷山学校共有100多位这样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公交车成为传递文明的流动课堂。
“文明小礼帽”项目发起以来,累计志愿服务700多次,时长超300小时,引导青少年从志愿服务的“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推动者”。
北仑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仑志愿服务项目能获得如此佳绩,离不开全区15.4万名志愿者的努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打造优质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全面发展,为我区‘双一流双示范’建设贡献更多志愿力量。”(记者 舒一展 通讯员 张超婷 周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