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专精特新”拔节生长,引领产业撷光而行。近年来,北仑以产业为基础、创新为驱动、培育为手段、服务为宗旨,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做精做强核心产品,并通过前瞻谋划,拓展新领域新业务。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
这些企业既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北仑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
即日起,本刊推出《走进“小巨人”》系列报道,讲述企业深耕产品的故事。
“上周,我们又斩获了一笔澳洲订单,近三个月公司生产线都将满负荷运转。”日前,记者来到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球冠电缆”)时,总经理陈永直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球冠电缆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北交所开市后首批上市企业,距今已有30多年历史。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27.39%;归母净利润8637.65万元,同比增长13.47%。
“虽然目前经济效益可观,但企业深耕的电缆行业,本质已成为一片‘红海’。”陈永直介绍,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内的大小企业有1.2万家之多,规模以上企业就有4000多家,行业竞争激烈,加上技术与装备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样的形势下,可以说我们不得不‘内卷’。”
如何破局而出,寻求新机遇?球冠电缆给出了答案——
研发新产品,创新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陈永直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展厅,一款款电缆产品被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随手拿起一个样品,都是球冠电缆涉足某一新领域的证明。
“这是新型聚丙烯绝缘环保电缆,具有低生产耗能、高运行温度等特性;这是超高压线路用钢芯铝绞线,已经应用在了宁波送变电公司承建的‘110kV日星铸业输变电工’等项目上,这是一款高导节能导线新品,可降低输电线路的线损指标,提高电能利用率,符合节能的双碳目标导向;这是辐照交联光伏电缆,我们已经跟东方日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陈永直指着一款款产品说。
面对需求多变的市场,企业不断加大在产品设计和材料研发上的投入,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面对扎堆内卷的形势,企业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围绕风口产业和国家政策扶持的领域开辟新赛道……
“公司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去年新建成的研发中心大楼也投入使用了,还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检测、试验装备。”陈永直说。
上半年,公司共获得6项国家专利授权及1项软件著作权,完成B1级铰型连接电缆等5个研发工作;继续推进500kV聚乙烯电缆试验,完成高压电缆绝缘线芯去气工艺优化等9项技术创新项目。
同产品竞争,降本增效是关键
在中压5G车间,记者看到智能化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高速绞线机轰鸣作响。一根普通铜杆经过拉丝、绞丝、绝缘等一系列工序后,方能制成一根电线电缆。
“去年,我们对车间实施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包括先进智能装备的应用和数字大屏的安装,助力产能实现大幅提升。”球冠电缆高压厂区生产负责人杨兴恒介绍,例如面前的这条交联生产线,原生产速度为每分钟约5米,现在达到了10米以上。此外,与该车间相距不远的高压厂区,改造工程也正加速推进,预计在明年下半年逐步投入使用。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优势叠加,助力企业开拓新“蓝海”
“目前,企业积极对标欧标和澳标的认证要求,研发各类符合标准的产品,加快进行海外的战略布局。”陈永直说。
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制定一项规模高达58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5万亿元)的计划,持续到2030年对欧洲电网进行全面检修和升级,以应对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电力。
“对于我们来说,将是崭新的机会。”陈永直说,后续公司将组建自主外贸团队,拓展境外电缆市场业务,甚至出海寻找新的基地来研发产品。(记者 毛飞英 张凯凯 邬知廷 通讯员 王 容 张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