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在中国”2.0版将亮相
发布时间:2024-11-13 08:29:18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本周六开展 林思谕 摄

昨日,记者前往中国港口博物馆,实地探访“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带来的丰富内容与独特体验。

今年是中国港口博物馆落成开放十周年。

2014年10月,首个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在刚刚落成开放的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十年间已接待中外游客近500万人次。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与施工布展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2.0版,将于11月16日12时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开展,集中展示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整个场馆模拟了水下考古的声光环境,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置身于深海探险的奇妙体验。新版陈列充分尊重与彰显“水下考古”特色,将水下考古代表性的探方、商船、瓷器等作为设计元素,融合多元化展示手段,通过由浅蓝到深蓝的色调转变,展现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浅水走向深海,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非凡历程。

展览分为“寻梦”“筑基”“蝶变”三个板块,详细梳理了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发展和跨越的历史脉络。在展示内容上,既具有水下考古学科的专业性,也不乏面向广大公众的普及性;既汇总以往各地水下考古,尤其是近十年来的重点项目与主要成就,也突出体现宁波水下考古,特别是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

同时,记者在参观中发现,焕新回归的展陈更加注重参观者的体验感。在这里,观众能够通过互动游戏,体验建造一艘名为“绿眉毛”的传统木帆船;能够通过摄像机的第一视角,沉浸式观看水下考古队员的工作场景;能够透过三个大舷窗,了解科研工作者进行沉船保护的实验场景……

“这些水下考古的装备设施和成果发现,能够让观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观众也可以通过展厅里的二维码,扫码了解展陈介绍。”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介绍说,“我们希望,观众来到这里能够体验式、沉浸式、参与式地感受水下考古的魅力。”(记者 叶玉娇 范晓磊 通讯员 赵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