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波片区红利的持续释放,片区正积极推进“保税+”模式的优化与升级,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杠杆。
今年8月,省内首场以人民币计价的动物皮毛保税拍卖在宁波保税区举行,4000条位于宁波保税区仓库内的保税美洲浣熊皮毛作为拍卖标的,吸引了大量业内买家的关注。随着一次次落锤,这些动物皮毛最终以66.4万元的“身价”找到了归宿。
“保税展示+保税拍卖”是宁波片区对“保税+”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在这种积极探索下,新型经济模式在区内蔚然成风。
走进跨境电商仓储区,这里拥有75万平方米的广阔仓储空间,吸引了近700家跨境电商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共同打造繁荣的电商生态。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巨头与本土新秀宁兴优贝、正正电商并肩作战。从仓储管理到物流配送,从清关流程到终端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协作,高效运转,确保全球商品能够历经重重环节,精准送达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流通的“加速度”。
跨境电商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跨境经济向新力。2023年,跨境电商进口销售额227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市77.36%,占全国4.14%,连续7年位居单个试点园区首位。今年1-7月,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完成货值144.20亿元,同比增长16.82%。
跨境电商发展的背后,是贸易新业态的集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海外仓”与“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正不断在全区范围内“刷新”动态。
10月13日晚上10点,浙江海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灯火通明,员工们加班加点地与公司位于欧美的海外仓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
“国外的节日销售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12月及1月,为了应对这一高峰期的需求,我们从本月开始协助客户大批量发货,确保这些货物能通过1至2个月的海运顺利抵达海外仓,为销售旺季做好准备。我们海外仓的品类以家居、户外、办公等大件产品居多,主要销往北美洲、欧洲等地,预计,这三个月的销售订单量将达到4万单,销售额将突破5000万元。”公司总经理秘书张玉莹告诉记者。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神经末梢”,海外仓已演变为连接市场的“全球中转站”,敏锐地感知着市场的“脉搏”,汇聚并响应着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宁波保税区企业的海外仓布局,早在2011年便已启航,如今,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35个海外仓,总面积达36.41万平方米,占全球海外仓总面积的46.3%,成为企业掌控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在保税维修领域,10月14日,宁波永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繁忙而有序。“我手中的这台液晶显示器刚从新加坡运来,经过修复后,将重新运回原地。”一位工人边调整着显示器边介绍道。据了解,去年,宁波永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77.46万美元。
今年1至9月,宁波片区共完成了约3870万元人民币的保税维修进出口额,约占整个浙江省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业务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同时,片区在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宁波赛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基本完成厂房装修,并计划于11月内完成第一批变速箱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
凭借自贸区、保税区及两个综保区叠加优势,未来,宁波片区将继续深耕“保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兴业态的协同发展,同时,积极引育具有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且高效的经济生态体系。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开放的创新能力,宁波片区将稳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拓展“保税+”经济版图,让“地瓜经济”的藤蔓更加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记者 石沁奕 蔡晓馨 通讯员 徐晓莉 马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