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奶奶”周翠珠:天赋的背后是努力
发布时间:2024-10-10 08:22:33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周翠珠在排练 吕姚婧 摄

1952年出生的周翠珠,是一位亲和力爆棚又技艺超群的“龙奶奶”。

她的音乐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在十六七岁时,柴桥穿山村的文工团就多次上门,邀请她加入。“都是同个村的,割水稻的时候又喜欢唱几句,唱得好不好听,一听就知道。”穿山村党支部书记邹旭东回忆说。

当时,周翠珠忙完农活就马不停蹄地赶去排练,那时村里没有大礼堂,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客厅便成了他们的训练基地。周翠珠担任团里的“主唱”,《红灯记》《白毛女》都是她的拿手曲目。

36岁那年,周翠珠机缘巧合下拜造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周德兴为师,开始了她的造趺旅程。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是周翠珠十分难忘的一次演出经历,也是“穿山造趺”走出北仑,走向世界的重要转折点。

“那时候心理压力很大,人都瘦了五六斤。”演出是现场直播,并且没有任何彩排的机会,所以他们必须在日常排练中下苦功夫。“我们的‘地盘’都是六七十岁的农民伯伯,白天要务农,只能晚上加班加点排练。”那段日子,一到晚上,穿山村的大礼堂里便传出阵阵锣鼓声响,20多位花甲老人挥舞着道具,认真地做着准备。

“天盘”人选的选拔也是这次参加世博会演出的重中之重。“小孩是我特意去幼儿园选的,一般在六七岁左右,再大的话体重、身高不行,站在上面容易不稳。”他们的衣服,也是在嵊州量身定做的。特别是帽子,小孩皮肤嫩,太硬的话戴久了容易头痛,所以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都特别讲究。

周翠珠带领着团队在上海待了三天,演出进行得很顺利,“小朋友们都非常厉害,一点也不怯场。”她感叹道。在上海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他们将北仑“穿山造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国人及外国友人一睹非遗之美。

顾侃侃是周翠珠的徒弟。“十几年前我就有意向收徒了,但感兴趣的年轻人实在不多,直到去年才收到了这么一个徒弟。”周翠珠无奈地表示,“愿意做‘天盘’的小孩也越来越难找,我们大概两年就要重新换一批,因为小孩长大了,就会存在站立不稳的风险。但现在的父母大都不舍得小孩来学这个。”后来,周翠珠想到了一条妙计,她和穿山村的幼儿园合作,从中选取对这项非遗感兴趣的小朋友,以便于将“穿山造趺”传承延续。

周翠珠的女儿张伊芬小时候也是“天盘少年”中的一员,“她胆子很大,站在上面不害怕的。”张伊芬遗传了她的音乐细胞,在适龄阶段,周翠珠就带着她入了门,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演出,“我小时候对造趺就充满好奇,体验之后就爱上了这项非遗技艺,它给我的童年时光带来了很多欢乐。”张伊芬表示。

当下,周翠珠还会继续寻找对“穿山造趺”感兴趣的大小朋友,将它的风采源源不断地发扬下去。(记者 吕姚婧 通讯员 顾常春 王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