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页
>年度数据分析报告

北仑区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

发表日期:2023-02-17 15:44:24 阅读次数: 来源: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

流动人口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区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区,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区产业工人的主体,租赁房屋的主体,公益服务的主体以及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户籍人口。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青年人口15万名左右,力争到2025年,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区人口40%以上,为更好地服务于“十四五”时期北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掌握我区流动人口总量、结构、流向的变化,北仑区流管中心根据公安部门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和全年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情况,就2022年度全区流动人口数据分析如下:

一、北仑区流动人口总量及结构特征

一是流动人口总量稳中有升。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流动人口总量保持稳中有升,2022年末为61.88万人,比2021年末的57.05万人增加了4.83万人,同比上升4.97%,保持了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以来连续四年增长态势,“青年北仑”建设成效显现,其中16-40周岁的青年人口数为32.26万人,占比52.14%。

二是区域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2021年,新碶街道、小港街道(戚家山街道)、大碶街道(甬保)流动人口总量分别为18.64万、12.96万人和15.24万人,占全区流动人口总量的75.75%,与去年减少了4.53%。其中大碶街道(甬保)和小港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增加3810人和19198人,但新碶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减少12301人。其他各街道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同比均有增加,其中梅山街道增加6177人,春晓街道增加3968人,郭巨增加880人,白峰增加736人,同比分别增长118.26%、15.31%、23.49%和10.65%。


2021年(万人)

占比

2022年(万人)

占比

总量增减

新碶

19.87

34.83%

18.64

30.13%

-1.23

大碶

11.88

20.82%

12.98

20.98%

+1.10

小港

11.04

19.35%

12.96

20.95%

+1.92

霞浦

4.35

7.63%

4.19

6.77%

-0.16

柴桥

2.72

4.76%

2.60

4.21%

+0.12

白峰

0.69

1.21%

0.76

1.24%

+0.07

春晓

2.59

4.54%

2.99

4.83%

+0.40

甬保

3.01

5.28%

2.28

3.69%

-0.73

郭巨

0.37

0.66%

0.46

0.75%

+0.09

梅山

0.52

0.52%

1.14

1.84%

+0.62

大榭



2.86

4.62%


全区

57.05

100.00%

61.88

100%

+4.83

三是人口出生量止跌回稳。全区人口出生量在经历了2020年、2021年两连跌以后,2022年首次出现了正增长。2022年北仑区新生婴儿数5168人,同比增长3%。其中户籍人口2127人,非户籍人口3041人,流动人口婴儿出生数已经达到户籍人口婴儿出生数的1.43倍,流动人口婴儿出生后大概率会继续留在北仑学习生活,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支撑。


2022年(人)

2021年(人)

2020年(人)

2019年(人)

2018年(人)

2017年(人)

户籍人口新生婴儿

2127

2041

2347

2197

2285

2730

非户籍人口新生婴儿

3041

2946

3272

3662

3962

4273

合计

5168

4987

5619

5859

6247

7003

非户籍-户籍

914

905

925

1465

1677

1543

非户籍/户籍

1.43

1.44

1.39

1.67

1.73

1.57

四是流动人口作为我区产业工人主体力量的趋势进一步展现。2022年,流动人口在我区企业务工的达到49.28万人,占总人数的79.63%,比2021年的48.67万人增加了0.61万人,这一趋势也验证了我区制造业主体力量依赖于流动人口。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流动人口成为我区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这一趋势仍将进一步体现。


2021年(万人)

2022年(万人)

同比增减(万人)

务工

48.67

49.28

+0.61

务农

0.39

0.34

-0.05

经商

0.85

0.84

-0.01

服务业

1.04

0.99

-0.15

其他(就读、治病疗养、探亲访友、无业等)

6.11

10.43

+4.32

五是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16-40周岁的32.26万人,同比增加0.93万人,41-60周岁的23万人,同比增加2.46万人。劳动力(16-60周岁)总量增加3.39万人。我区流动人口总量上升,主要是受41-60周岁的劳动力人群流入影响,这是利好。此外,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3.65万人,同比上升0.96万人,上升幅度较大。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依然是稳中有升,同比增加0.48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举家迁徙势头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区非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仅为10.7%,总体上我区的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为主,相对比较合理。


2021年(万人)

2022年(万人)

同比增减(万人)

16周岁以下

2.69

3.66

+0.97

16-40周岁

31.33

32.26

+0.93

41-60周岁

20.54

23.00

+2.46

60周岁以上

2.48

2.96

+0.48

六是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稳步提速。初中文化最多,有35.25万人,占比56.36%;高中(含中专、技工)其次,有11.63万人,占比19.19%。2022年,全区持有大专及以上高等学历者无论从数量和占比上均实现双提升,全区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0272人,较去年的33158人同比增加51.61%,其中专科32798人,同比增加11149人,增幅51.49%;本科16327人,同比增加5588人,增幅52.03%;研究生1015人,同比增加350人,增幅52.63%。这些都得益于北仑近年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引才策略,实施“全方位引才”和“错位引才”方针,聚焦青年高层次人才、青年工程师、青年大学生等人才队伍,加大引才力度,人才“虹吸效应”逐步显现。


2021年(万人)

2022年(万人)

同比增减(万人)

小学

5.82

7.21

+1.39

初中

35.49

35.25

-0.24

高中(中专、技工)

10.95

11.64

+1.08

大专及以上

3.32

5.03

+1.71

文盲及半文盲

1.48

2.75

+1.27

七是中西部地区仍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居前三位的安徽、河南、四川,分别流入12.36万人、7.98万人、6.33万人,三省合计26.67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43.09%,同比减少3.09%。浙江省内流入人口5.61万人,占比9.06%,居第四位,其中最多为浙江台州市超过12717人。其余在我区流动人口破万的省外流出城市按照流动人口总量排序依次为安徽省阜阳市(54033人)、贵州省毕节市(17606人)、河南省周口市(16978人)、四川省宜宾市(15585人)、安徽省亳州市(13167人)、江西省上饶市(12449人)、河南省商丘市(12298人)、山东省济宁市(10189人)、安徽省滁州市(10054人)。上述10个市流动人口位居我区流动人口前十名,人数都在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型乡镇的规模。总体来看,我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体上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省份

2021年(人)

2022年(人)

同比增减(人)

安徽省

116872

123621

+6749

河南省

75377

79788

+4411

四川省

59702

63270

+3568

浙江省

43716

56060

+12344

贵州省

41944

46699

+4755

江西省

29766

31713

+1947

山东省

28442

30328

+1886

湖北省

28112

29593

+1481

湖南省

26429

29466

+3037

云南省

16795

21425

+4630


省份

人数

所占比例

省内

56060

9.06%

外省

562783

90.94%

外省

123621

266679

19.98%

43.09%

79788

12.89%

63270

10.22%

地市

个数

所占比例

安徽省

123621

19.98%

河南省

79788

12.89%

四川省

63270

10.22%

浙江省

56060

9.06%

贵州省

46699

7.55%

江西省

31713

5.12%

山东省

30328

4.90%

湖南省

29593

4.78%

湖北省

29466

4.76%

云南省

21425

3.46%

江苏省

20100

3.25%

重庆市

16824

2.72%

陕西省

14396

2.33%

黑龙江省

12090

1.95%

甘肃省

10500

1.70%

山西省

4427

0.72%

吉林省

4317

0.7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269

0.69%

河北省

4054

0.66%

辽宁省

4033

0.65%

福建省

3389

0.55%

内蒙古自治区

1654

0.27%

广东省

1560

0.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316

0.21%

上海市

1214

0.20%

青海省

1105

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50

0.09%

天津市

428

0.07%

海南省

371

0.06%

北京市

256

0.04%

西藏自治区

27

0.00%

八是流动人口是租赁房屋的主力军。2022年租赁房屋的38.81万人,占比62.71%,同比增加1.09万人;居住单位内部的10.51万人,占比16.98%,同比增加1.69万人;居住在自购房6.29万,占比10.16%,同比增加1.36万人;居民家中、旅店、工地以及其他的6.28万人,占比10.16%,同比增加0.67万人,表明流动人口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并且趋于稳定,非法“群租群居”专项整治成果得到巩固,但居住环境依然堪忧。


2021年(万人)

2022年(万人)

同比增减(万人)

租赁房屋

37.71

38.80

+1.09

单位内部

8.81

10.50

+1.69

自购房屋

4.92

6.29

+1.36

居民家中、旅店、工地及其他

5.61

6.28

+0.67


九是居住五年以上人群实现“四连增”。居住时间为一年至五年的为25.27万人,同比增加0.68万人;居住五年以上的为9.70万人,同比增加0.40万人,并实现了2019、2020、2021、2022连续四年持续增,足以显示流动人口在我区长期居住的意愿强烈,这部分人群的增长,体现出我区在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入户、住房、租房、就医等公共资源方面服务在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在持续增强。


2021年(万人)

2022年(万人)

同比增减(万人)

半年以下

13.77

14.84

+1.07

半年至一年

9.39

12.07

+2.68

一年至五年

24.59

25.27

+0.68

五年以上

9.30

9.70

+0.40

二、工作建议

一是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在助力“青年理想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青年人口15万名左右,力争到2025年,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区人口40%以上。根据“十四五”发展的新变化,尤其是围绕北仑“双城”战略,继续助力“青年理想城”建设,着力在促进广大青年流动人口“流进来”和“留下来”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倾听和反映流动青年呼声,积极解决婚恋交友、子女入学、租房落户等后顾之忧,力争18-35周岁青年流动人口的比例有较大提升,力争到2025年如期达标,从今年数据分析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进一步落实“以人管人”、“以房管人”措施,精准掌握流动人口底数,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是关注公共服务供给,在均等化服务水平上取得新提升。虽然近两年区政府对教育资源投入的比重加大,多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流动人口子女新入学人数也基本稳定在3500人以上,但还是有不少孩子因父母不符合量化积分条件或积分较低而未能在北仑入学或读好校,通过基层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子女入学问题,依然是流动人口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流动人口在我区能否长期工作、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心城区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供给,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全面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确保同等标准、同样对待;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帮扶力度,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要多渠道提供流动人口业余生活的文化供给,出台关爱措施,促进新老居民加速融合。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流动人口老年人流入增加的特征,积极实施长效应对老龄化战略,从北仑疫情抗击情况来看,必须增加符合安全卫生条件、满足流动人口需求的出租房源的供给,为此,流动人口租赁住房建设和筹集问题应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三是关注素质技能提升,在宣传教育培训上取得新成效。结合新时代流动人口对服务管理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秉承“人民至上”宗旨,在确保全区流动人口总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除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之外,要在提升流动人口素质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精准满足流动人口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提升流动人口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鼓励流动人口在北仑安心就业、创业,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使我区流动人口素质逐步有新进步,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撑,实现“我与北仑共成长,同富裕”目标。“十四五”期间,继续按照浙江省百万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每年培训流动人口不低于2.1万人次,使我区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