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反映健康的一扇窗,通过观察眼睛的细微变化或借助检查,可以提前知道潜藏的健康危机,比如心脑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都会在眼底有所表现。
高血压。患病早期,高血压患者眼底一般较正常,但当全身动脉压升高时,可出现视网膜动脉收缩、痉挛、变窄,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内屏障受损,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急性高血压时还会出现视盘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视网膜脱离。高血压引起的眼底改变,与血压高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建议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定期复查眼底。血压稳定时,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如果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突然视力下降、看东西有遮挡或有烟雾感时,应立即到医院眼底专科就诊。
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是糖网患者。持续高血糖可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导致一系列眼底病变,包括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增殖等。糖网初期,患者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眼底病变仅在常规眼底检查时发现。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症状,后期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失明。糖网可防可控,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视功能损伤至关重要。发现糖尿病后,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平稳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眼底。没有糖网的患者,建议每年检查1次眼底;有糖网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增加复查频率,轻度患者每6~12月复查1次,中度患者每3~6月复查1次,重度患者复查间隔应小于3个月。
高血脂。血脂升高会令血液变黏,血流缓慢,脂质成分沉积在眼底视网膜的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渗出等,斑块脱落还会引发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阻塞,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等。高血脂除了引发眼底病变,还会导致眼皮黄色瘤和早发的角膜老年环。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脑卒中。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眼底微血管改变、黄斑病变与脑卒中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常有视力下降、短暂性视力丧失、视野损害等眼部症状。因此,动态监测眼底对于脑卒中患者病情指导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脑卒中患者除了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外,年龄超过40岁还要每年做1次眼底检查。一旦出现突然看不清东西、一过性黑蒙、看不清眼前某侧物体、看东西重影、眼珠不由自主地左右或上下颤动、眼皮耷拉、眼珠偏歪不能转动等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