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馆鸟巢拉开帷幕,许多非遗元素亮相本次冬奥会现场,例如采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手工制作的颁奖典花束、以现代科技手段在场馆内展示的太极拳等。以昂扬的文化姿态,迎接世界人民的目光,架起中华古老文明与现代奥运精神沟通的桥梁,书写非遗的灿烂未来。
为弘扬冬奥文化,传承冬奥精神,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非遗宣传工作,其中腾讯视频携手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彰髹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姚炬炜、北仑芦江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顾常春结合奥运特色标签和符号,以直播的形式分享非遗文化,助力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召开。
顾常春, 2021浙江省民间工艺美术类"映山红奖"获得者, 2021浙江省农民画展优秀学术作品提名奖获得者,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十大农民画艺术家,宁波市农民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选修课客座教师、北仑区芦江农民画传承人。
姚炬炜,生于1988年2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专业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彰髹漆艺代表性传承人,漆器《脱胎漆面具》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漆画《寻寻觅觅》被中国港口博物馆收藏,漆画《渔歌唱晚》被宁波美术馆收藏。
除了以上两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外,北仑还有许多老师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事业。以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结合冬奥元素,集中体现冬奥精神。
王慧琳,北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手工编织达人,作品已有60余件。2019年参加北仑区妇女联合会女红巧手作品荣获“女红巧手”,为庆祝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于2月11日在北仑区文化馆开展钩针编织(冰墩墩)课程。创作思路:用传统手工编织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完美的展示,体现奥运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精神。
孙人建,梅山巾帼巧匠社的负责人,梅山学校特聘“创意手工坊”指导老师,曾获北仑区“女红巧手”称号,甬上·宁波晚报“花式宅家”展示赛一等奖。创作思路:用编织冰墩墩玩偶的方式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具有纪念意义。
胡维波,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碶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宁波市新碶剪纸协会副会长,剪纸专职教师,从事学校的剪纸工作,剪纸研究,作品曾多次获奖。曾荣获优秀园丁奖、优秀剪纸指导教师、北极星艺术奖、北仑区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为庆祝冬奥的召开,在北仑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庆冬奥迎元宵 温暖和谐一家亲——壬寅虎年元宵节主题剪纸培训活动。创作思路:用剪纸的非遗技艺剪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冰墩墩形象,祝愿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
张兆芬,即塔峙大阿嫂,塔峙传统桂花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宁波市北仑区桂语坊食品小作坊基地负责人。创作思路:以冰墩墩为原型制作面点,为冬奥会加油!
北仑以自信的面貌积极响应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理念,促进非遗在传承和发展中走向未来,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为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贡献非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