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171/2018-92593 | ||
组配分类 | 执行情况 | 发布机构 | 柴桥街道 |
成文日期 | 2018-03-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171/2018-92593 |
组配分类 | 执行情况 |
发布机构 | 柴桥街道 |
成文日期 | 2018-03-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本刊记者 陈志明 通讯员 李欢腾
三月,正是赏花的好时节。作为北仑花木种植“明星村”,河头村也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河头村南北均靠山,通往九峰山旅游区的道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多年来,凭着勤劳和智慧,河头村的村民们守着家门口的土地和花海,紧紧拥抱时代的春天。
近日,记者来到河头村,探访这个全区唯一的全国文明村镇,领略乡村的环境之美与人文之美,探索河头村的振兴之路。
精神富裕
在农村有“住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月的河头,春意正浓,景色正佳。道路两旁,绿意环绕,花儿盛开,一户户民居皆如花园,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游客们说,这里像个大花园;村民们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幸福乐园。
沿着大溪坑漫步,崭新的农家新居随处可见。以前抢着进城的村民,这几年又纷纷搬了回来。“我们住在自家小院,把院子打理得漂漂亮亮,还能学学书法唱唱戏,生活不比城里差。”说起乡村生活,村民林阿姨脸上挂满了笑容。
“以前村里人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回家睡觉,也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但现在不一样了,社区的海享大舞台、健身广场、书画室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白天大家可以健健身、练练书法、打打乒乓球,晚上还可以去小广场跳舞。”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村民张彩仙直说,“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产业兴旺
搞农业有“干头”
河头村共有村民800余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木。临近中午,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石志德忙完工作回到办公室,追溯起河头村种植花木的历史,他打开了话匣子,“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河头村土地资源丰富,有村民萌生了种植花木的想法。起初只是小打小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河头村的花卉种植不仅早已辐射全区,还不断向外省发展,年产值过亿元。”石志德告诉记者,目前,河头村花卉产业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去年,河头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五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重在留住人才。最近,村里正在全力推进隐夹岙地块功能区块的开发利用。“城里人下乡来,关键是要住下来,留下来。”石志德介绍说,希望通过打造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发展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旅游让村民们的钱袋子更“鼓”,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河头村真正成为北仑的后花园。
生态宜居
当农民有“奔头”
青山相依、蜿蜒盘曲。这几年,前来柴桥云雩山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游步道上,会经过云雩山百亩生态果园,这里种植着蓝莓、樱桃、桔子、蟠桃等10余种水果,顺道还会路过森林农庄,游客们可以在竹云轩来杯云雩清茶,还可以在烧烤场与家人朋友们大快朵颐一番。拾级而上,银杏、三尖杉、青线柳随处可见;极目远眺,半山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何维护也很重要。“这是为了咱自己的居住环境,我们也出点力”“花坛村里建,绿化我们来种”……勤劳的河头人,不仅将花卉当作自己的“钱袋子”,更将花卉带入了村庄的美化中。竹山公园、大池塘公园、风水塘公园等一座座美丽的农民公园“藏”在万亩花卉中,河头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种”出了全村82%的绿化率。
潺潺流淌的大溪坑旁、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村道边,樱花、杜鹃、茶梅、紫薇、桂花、凌霄花此开彼落……从“注重硬件”到“内外兼修”,河头村在乡村振兴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 记者手记
整洁干净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溪坑、淳朴善良的民风是记者走在河头村最直观的感受。近年来,河头村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生产发展等方面不断突破提升,“全国文明村”“浙江省3A级森林村庄”等一系列荣誉正是对河头村发展最好的肯定。
环境好了、腰包鼓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便捷、丰富是其中关键的两点。如今,家门口的社区活动服务中心能为村民们提供各项生活服务,公交车更是直通到村里。每到农闲时,活动中心又成为村民们发挥兴趣爱好最好的平台,大家相互切磋技艺、拉拉家常。
走在村道上,党员家门口亮出的“身份牌”很是显眼。有困难,党员先顶上;有奉献,党员先表态。亮出身份既是对自身的警示,是一种承诺,更是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体现。
如何再突破?如何再提升?河头人也有着自己的谋虑和规划,村民们相信,有了区里、街道的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河头一定还能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