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狮欢腾 精彩开舞
发表日期:2017-02-20 10:24:13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北仑新区时刊》2017.12.17

      

——写在梅山喜获“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之际

本刊记者 盛春莉 通讯员 唐文虎

近日,浙江省文化厅发文公布2016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北仑区“梅山狮舞”榜上有名,梅山街道凭借该项目喜获“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舞狮是梅山民间传统文艺之一,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是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jpg

梅山舞狮在日本奈良表演

 


 

何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地域。省文化厅采取“积累复查制”,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同时对后续工作不力、达不到命名条件的,予以摘牌。

本次评审命名工作于2016年7月启动,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的通知》(浙文办〔2016〕65号)要求,经专家评审、抽查、公示,确认全省47个项目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北仑区梅山街道“梅山狮舞”艺术项目名列其中。

梅山舞狮已有近200年历史

舞狮是梅山民间传统文艺之一。梅山狮子属于北狮,后来,由于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一代代民间艺人创新,融汇了南北舞狮的先进理念和动作精华,逐渐形成了梅山舞狮的独特风格。梅山狮子最早是红毛狮子,因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英俊、威武,也是体现梅山武和狮的结合。而舞狮经常会用到一些高难度杂技类动作,对武术的要求极高,因此舞狮与武术是不可分割的。经过后辈的改良完善,梅山武术与梅山舞狮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梅山舞狮风格。2005年,宁波梅山狮王舞狮队成立,狮队将传统舞狮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多年来不断创新和改进表演技巧,强化高难度训练,使舞狮表演动作更加精美独特。

梅山舞狮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的文化资源。2010年,梅山舞狮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2016年5月,作为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中的一个中日交流活动项目走出国门,梅山舞狮赴日本奈良市参加平城京天平祭活动的表演。

据悉,2000年,梅山乡曾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舞狮)之乡”。此后,街道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依托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强乡”战略,深挖文化内涵,着力构建具有梅山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梅山舞狮就是其中重点项目之一。

梅山舞狮队伍不断壮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近年来,梅山舞狮队伍在不断壮大,历年来参加过省、市、区级各类庆典活动高达1000余场。梅山舞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这主要体现在狮队传承、学生传承和幼儿传承上。

为更好地传承梅山舞狮技艺,2005年成立起来的梅山狮王舞狮队已有队员100余人,组织相对稳定,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同时在梅山学校和青年群众中选拔、培训新队员,形成传承梯队。以沈海迪带领的梅山狮王舞狮队通过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参加各类节日展演,企业庆典,文化走亲等各级演出和赛事,推动了舞狮的交流和传播,不断拓展梅山舞狮的影响力。

在学生传承上,建立以沈海迪、沈万康等人为主的“传帮带”良性传承机制。目前有梅山学校学生学员近百名,主要学员有胡永良、沈红良、沈泽霖、蔡东辉等。

如何将舞狮精神真正浸润到梅山人的血液中?那就从梅山娃娃抓起。梅山中心幼儿园以“梅山舞狮”为园内特色课程,一位梅幼教师和十二名梅幼小朋友代表现场拜师,150余名梅幼中、大班孩子成为梅山舞狮传承人沈海迪最小的徒弟,幼儿园将以“实验班推进”的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将舞狮逐步拓展到全园进行开展,以老带新,一批传一批。

梅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街道还将依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继续积极探索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途径,开创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的新局面。

(本版照片由唐文虎提供)

2.jpg

                          梅山舞狮非遗展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