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折腾、花钱少、服务还好。”刚刚在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完病的市民陈大爷满意地说道。
近年来,我区以患者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等手段,细化改革措施,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就医机制,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转诊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新格局。
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区把加强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力争形成设施设备齐全、服务环境舒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首诊在基层,不仅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要医保杠杆的引导。”该负责人介绍,我区协调人社部门,加大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设置阶梯式起付标准等措施,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城乡居民分流有序就医。
前不久,一位患者在社区医院动手术时,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症状,社区医院立即向区人民医院求助。区人民医院重症科、麻醉科等科室医生组成抢救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社区医院抢救,保住了患者的生命。“考虑到当时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出现后遗症,社区医院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又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我们决定立即将这名患者转诊到区人民医院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无大碍。”区人民医院ICU主任黄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目前,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开设了转诊绿色通道,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在转诊过程中,患者可享受优先挂号、安排床位等服务。患者病情稳定后,还能通过转诊渠道回到基层医疗机构。“简单地说,分级诊疗就是常见病、多发病等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疑难重症在大医院看。当前,我区已基本实现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格局。”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