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企业信用大平台作为我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进入三期建设阶段。截至本月上旬,该平台已完成区市场监管、区财政、国税、统计、人社等17个部门的对接,实现57个数据项、2387579条信息(数据)的交换。
近年来,为打造“诚信北仑”金字招牌,我区扎实推进信用北仑建设,不断完善信用工作支撑,加快政府信用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扩大信用管理在政务领域的应用,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去年年底,我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与应用系统及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落地共享,完成智能分析系统、信用北仑网建设并试运行,同时成功对接宁波市信用中心数据。“实现数据对接之后,只要在平台上输入公司的名称或者信用代码,就能了解该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我区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政府采购市场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初,区招投标中心和区检察院合作,建立投标人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行贿犯罪即时查询机制。2013年初,招标人可以通过由我区自行研发的行贿非罪档案网,查询投标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有无行贿非罪行为记录。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至今,我区已开展行贿罪与非罪档案查询379次,涉及投标企业4500家,项目负责人近4600人,无一有行贿罪或非罪记录。“通过对投标方诚信记录的查询了解,净化了我区工程建设领域、政府采购市场环境,降低了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违规谋取中标的风险。”
目前,我区信用管理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已覆盖税务、城管、交通、统计等多领域。近两年,我区大力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记者从区国税局了解到,截至7月底,全区共有12221家企业纳入信用等级评定,共评出A级企业3564家、B级企业4574家、C级企业2958家、D级企业125家。在城管系统,我区已启动市政设施养护市场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拟运用系统数据库对本地市政设施养护市场进行动态监管。同时,我区“信用交通”体系目前已将限额以上公路项目全部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有39个部门和单位成为我区信用体系支撑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市级单位推进信用平台建设,以及大数据整合工作。同时,发改窗口设立了“信用浙江”公共查询平台,可查询省内企业的资信情况。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推进信用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征集、运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同时,督促各行各业建立起信用奖惩制度,扩大信用信息应用范围,发挥好信用信息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