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第七届全民运动会钓鱼比赛、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登山、“总台山杯”山地长跑邀请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接连在白峰镇顺利开展。赛场上,参赛选手奋力争先;赛场下,头戴小红帽、身穿小马甲的志愿者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其实,这些志愿者都是“烽火驿站”的党员义工,而那个每每“冲锋”在前的义工郑君飞,正是“烽火驿站”的发起人和带头人。
1964年出生的郑君飞,是区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历任马盘村、阳东村、怡峰社区党支部书记。多年来,郑君飞在基层工作中始终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脚踏实地的作风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为此,他还荣获多次市区级优秀村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前不久还被评为省第二批“千名好支书”。
2012年5月,郑君飞到怡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社区的管辖范围要比现在大得多,包括怡峰家园、神马新村、东香茗园以及东港新村等区块,加起来有将近五千户人家。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补种小区内被破坏的绿化,修建晾衣架等便民设施,为拆迁安置小区建起监控、设立门卫、办起爱心食堂……一上任,郑君飞就埋头为居民们办起了实事。没几年,他就交出了一张诚意满满的民生工程成绩单。“社区工作和农村工作都比较琐碎繁杂,很需要花心思、下苦功去做,不过只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成事,肯定会受到老百姓的肯定和拥护。”郑君飞表示。
为人正直,待人和善,平时见到谁都满面笑容,这是郑君飞给他人留下的主要印象。在工作中,他总是深入基层,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每户居民的家庭情况;楼上楼下漏水,业主和业主、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发生纠纷,在这类邻里“家务事”中,因为他的亲和力,让他在调解时更能打得上“圆场”,是大家公认的金牌和事佬;社区里有不少困难弱势群众,因不方便办理相关证件等事务,他总是主动开车帮他们办理。
2013年2月,白峰镇成立了以郑君飞名字命名的“君飞”党代表工作室。郑君飞作为党代表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平日里总是耐心接待来访的党员群众,解答他们的疑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也积极对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在“三改一拆”工作中,他还多次上门做群众工作,人性化地处理问题,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反馈给镇里。
采访时,郑君飞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中留存的照片,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志愿服务时拍摄的。记者还留意到,郑君飞加入的白峰党员志愿服务QQ群异常活跃,群内的成员经常交流着各自的服务开展情况等信息,郑君飞则不时在群里安排组织工作。原来,在2014年6月,“君飞”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了公益组织“烽火驿站”,主要承接镇党委委托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24小时志愿服务考察功能。
“很多文体活动都在双休日,志愿者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不走形式、不搞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将志愿服务融于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郑君飞表示。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扬党员义工志愿服务的“正能量”,郑君飞为“烽火驿站”制定了规范化的党员义工章程和守则,建立了党员义工积分登记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并对每名党员义工实行“档案化”跟踪,定期开展义工培训,积极引导党员义工在“五水共治”、垃圾清理、交通疏导等志愿活动中出汗出力。
结合区域老年人多的特点,“烽火驿站”的党员义工还在郑君飞的带领下,定期定点在上阳敬老院、郭巨敬老院等为老人们提供义诊、保健、家政、理发等各类服务;此外,郑君飞还经常带队走访困难群众,通过微心愿、企业结对等形式,筹措资源,为他们送去电风扇、电饭煲、高压锅等生活必需品。“党员义工们很热心,一过来就向我嘘寒问暖,尽可能帮我解决困难,真得是非常感谢!”门浦老年房90多岁的杨阿婆在收到郑君飞和另几名党员义工送上的电饭煲时激动地说。
“立足本职工作,努力为居民做好各项服务,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推脱,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让党员义工活动扎实开展,只有做好了这些事,我心里才踏实。”郑君飞心中的信念如此简单朴实。(记者 王 杰 通讯员 王佳妤)
编辑:俞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