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任真好,只要我需要帮助,他都会想尽办法帮我解决。”在白峰镇峰城社区,只要一提起周宁,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自参加工作以来,周宁一直坚持利用闲暇时间投身公益事业,把帮助他人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拆装阀门、修理电脑、更换门锁……这些细碎繁琐的事情,附近的居民都乐意找他帮忙。今年1月,受寒潮影响,住在蒋岙半山腰的周国理老人家的太阳能被冻坏,没热水用可愁坏了周老伯,他赶紧找周宁商量。周宁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拿上工具就去周国理家维修,但由于水管设备老旧,周宁带去的配件型号不匹配,只能无功而返。回到家中,周宁在淘宝上多番寻找,终于找到相似规格的配件,找师傅改装好后又马上上山去给周老伯修理。“为了让我可以在春节前顺利用上热水,他冒着严寒连着来了四趟。”周国理感激地说,他家里养着鸡,周宁也不嫌脏,踩着一地鸡屎爬上爬下,愣是把一台接近报废的太阳能热水器修好了。
扳手、锯子、螺丝刀、指甲刀……周宁的办公室里放着各种维修工具。他说:“这是为了少耽误帮助人的时间,在办公室拿上工具就可以出发了。”
“快看,剪指甲的后生又来喽。”敬老院的老人一看到周宁,总是格外高兴。从2013年开始,周宁每周末都会上门为老年人理发、修剪指甲。几年下来,他往返于白峰各个养老院,行程一万多公里。服务过程中他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严重的甲沟炎和灰指甲,脚气异味较重。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他特意多次去修脚店请教技师,又从网上购买了适用的器械,每次亲自动手修剪,为的就是让老人们能够舒服地走路。
去年9月,流浪在外多年的独居老人施大爷被温州救助站送返原籍,周宁在请示有关部门后,把老人安置到敬老院。但老人在外流浪时因枕骨骨折,脑干中度萎缩导致精神状况出现异常,经常外出。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周宁多次到李惠利医院和康宁医院咨询相关医生,综合他们的专业意见后,马上把老人送医治疗。“老人送返时,身无分文,只穿了一条薄薄的棉裤。”周宁说,从身份证、医保卡到养老保险存折等所有手续都要补办,足足忙了两个星期,从乡镇救助站到派出所到北仑区福利院再到区医保结算中心,跑了多少个来回,打了多少报告,签了多少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说起为什么要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周宁说:“小时候受过很多热心人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一定要接过这根光荣的棒子,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简单的一句话,道出的是一腔热情。周宁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记者 陆东旭)
编辑:俞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