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碶街道“爱心敲门队”:敲开老人心扉
发布日期:2016-04-06 18:12:4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北仑发布 字号:[ ]

  “笃笃笃,笃笃笃……”这样清脆的敲门声经常在大碶街道各个角落响起,这是一支名叫“爱心敲门队”的志愿者服务队。它整天活跃在老人身边,志愿者的敲门声、问候声,不仅敲开了老人的家门,也打开了老人的心扉。

  “敲门队”遍布大碶街道

  “爱心敲门队”是一支主要由低龄老人志愿者组成的专业队伍,敲门的对象是志愿者所在辖区范围内的高龄、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主要职责就是保证每天都能看到结对老人的身影,如若一天没看到一定要去敲一敲门。去年下半年,大碶街道37个村(社区)组建了137支“爱心敲门队”,基本覆盖了街道范围。

  最早成立“爱心敲门队”的是灵岩社区。灵岩社区是个拆迁安置型社区,自2003年以来,这个区域承担了全街道12个被撤销村村民的集中安置任务。灵岩社区主任胡碧慧告诉记者,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80位,是个典型的老年人社区,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房,他们的子女则大多数在外工作。平日里,老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和空虚,逢年过节,这种感觉更强烈,遇到生病,更是缺少嘘寒问暖、照应帮忙的人。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关爱、服务老年群体成为社区工作的重心。2009年,社区成立了“爱心敲门队”。李文定今年81岁,唯一的儿子李杰于1993年因意外事故去世。李文定的妻子本就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独生儿子去世后,受不了打击,病情更加严重,一病不起瘫痪在了床上,平时都靠李文定来照顾。而李文定又患有严重的痛风病和高血压,亲情的缺失、病痛的增加始终伴随着这个家庭。

  几年前,以江美月为首的几位敬老志愿者在社区组织下开始定期服务李文定夫妻,志愿者们只要见不到两位老人便来敲敲门,平时帮忙打扫。江美月还经常陪李文定妻子聊天,帮她梳头、洗脸擦身。老人病情严重时也会骂人,连邻居都听不下去,但江美月不在意,她说:“我跟病人计较啥呀。”几年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

  记者了解到,灵岩社区还有很多这样的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社区帮扶志愿者协会专门为这些困难家庭进行志愿结对,定期走访服务,形成志愿服务常态化,促进老有所依。

  “大串门”让老人不孤独

  大碶街道老龄办副主任王旭良告诉记者,街道共有居家养老服务站46个,助老志愿者1424名,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2278名。490名低龄老人志愿者组成了一支专业的“爱心敲门队”,按照包片、紧邻的原则,每位志愿者结对2-5位数量不等的老人。

  坝头社区的“爱心敲门队”共有45个志愿者,分成13个组,每组有一位组长统领工作,共同服务96位需要照顾的老人。第4组组长李阿姨是一位有着8年服务经验的志愿者。由于她居住的中街有17位8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然“敲门”的任务也相对比较重。今年84岁的俞阿婆是李阿姨结对了好几年的老人。俞阿婆没有电话,经常半夜身体不舒服、听到什么声音睡不着了,会自己摸上李阿姨家的门,李阿姨总是及时把她送医就诊或扶她回家睡觉,药吃完了也会帮忙购买。由于记性不好,俞阿婆总是记不住药该怎么吃,李阿姨每次都把药分好后给她服用。“每天都能看到她,这样很放心。”李阿姨说。

  说起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王旭良说,“爱心敲门队”并不是真的让志愿者每天都去敲一下重点结对老人家的门,因为基本都是邻居,只要一天当中,志愿者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不让老人病了、摔了却没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达到了“敲门”的目的。

  芦山村“爱心敲门队”的志愿者以党员居多。芦山村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诸金兰告诉记者,村书记、主任、文书等党员主动结对特殊老人,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敲门入室,跟高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聊家常,帮他们做家务;逢年过节,不忘跟老人一起度过;遇上老人生病了,更是细心照顾,让老人们不再孤单。掌握结对老人身体状况也在志愿者结对服务范围内,“病来如山倒,老年人最害怕生病,有个人帮着一起盯着自己的身体,也让老人定了神、暖了心。”诸金兰说。(记者 余姣姣 通讯员 龚艺群 李秋萍)

  编辑:浦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