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生最关情。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了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北仑,总投资约7340万元的灵山学校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学生餐饮安全放心工程全面完成,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进入施工……伴随着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话及民生,恰如一股裹着暖流的春风,既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如果把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成绩写成一本书,生活在北仑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本书精彩之处的详尽注脚。
财政支出倾向民生投入
走进位于明州路边的新碶街道紫荆社区花峙新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在小区门口靠近原北仑山宾馆一侧,业主们还自发修起了一个小花坛。“花峙新村是北仑最早的一个老小区之一。”居民蒋素琴告诉记者,去年,区、街道两级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小区1#—7#楼共7幢住宅及附属用房进行了改造,“现在变化可大了,不仅养眼,住在这里也感到舒服多了。”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民生投入是关键。居民蒋素琴的舒适生活,得益于我区在老旧小区设施改造工程上的大手笔投入。“2013年、2014年我区共投入资金约1.28亿元,对53个老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区住建局房地产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计划投资约7180万元,改造老小区30个,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涉及各街道、镇的3800户居民,工程正有条不紊逐步实施。
老小区改造只是我区民生投入的一个缩影。
关于民生,北仑如何诠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一系列有效的民生制度安排,坚持每年把八成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改善和提升民生,使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数据显示,2010-2014年五年间,我区共实施各类民生实事工程367项,总投资约253亿元。“今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地方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区民生工程仍保持较大的投入。”区民生办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区共明确民生实事工程77个具体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40亿元。
多年来持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每年都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也可见一斑。
幸福指数标注民生成效
民生投入大,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众享受到的实惠更多了。至2015年8月份新农合合计参保98483人,应参合人口参合率达到99.89%,财政补助总额超过7000万元。至2015年10月份城镇各类居民(含学生)合计参保122394人,财政补助超亿元。对7万户农户实施农房政策性保障和室内财产附加险,实现应保农户全覆盖。1—10月,组织开展送戏300场、送电影800场、送书20600册,举办海享文化大舞台143场、快乐戏台9场、九峰讲坛15场。
“我已经有交易成功的订单了,没想到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收入。”下肢残疾、家住高塘社区的於继亚笑着说。今年初,她参加了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专门为区内残疾人朋友开设的电商培训课程,现已成为电商基地的老学员。
区残联自2014年底与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合作,为残疾人打造“三零四免”电商创业平台,现已培训96人,21人实现创业就业,部分学员月收入达到3000元。
从帮扶大中专毕业就业创业,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从改造升级11个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到资助744名春季经济困难学生;从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接入工程,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加快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到完善农村联网公路;从全面实施公共租赁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到加快促进农村居住点集聚……今年以来民生工程的点点滴滴,逐步垒加起了北仑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更高水平跻身全国县(市)区综合实力第一方阵”的目标指出,不仅经济发展要跻身第一方阵,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党的建设也要全方位跻身第一方阵。区委七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优质均衡全覆盖为目标,加快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新进步。”“要坚定信心、拉高定位,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相关领域改革进度,全面实现民生社会事业赶超发展”。
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保障民生,以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相信,随着我区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民生问题将在更高层次上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群众将能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