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开发建设30件最具影响力事件
发表日期:2014-10-17 11:13:18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北仑新区时刊

  由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宣传部、宁波日报·开发导刊编辑部、北仑区互联闻信息办公室主办的“北仑开发建设3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经过社会各界多轮评选,产生了30件最具影响力事件,现予公布。

    1.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仑区

  1984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滨海区;1985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镇海县撤县划区,滨海区陆域面积扩大585平方公里;1987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复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

  2.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仑港工业区

  1984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在小港兴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9平方公里,这是全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86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宁波市北仑港工业区,面积70平方公里;1991年8月3日、4日,省政府召开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确立了北仑全省开发开放重中之重的地位。1992年10月21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仑港工业区重点区域合并,开发区面积扩大为29.6平方公里。

  3.北仑籍“海外三胞”造福桑梓支持北仑建设事业

  1985年年底,港胞沈炳麟助捐柴桥信恩幼儿园、庆恩安老院,成为第一个为家乡实体建设项目捐资的北仑籍“海外三胞”。多年来,“海外三胞”心怀故乡、造福桑梓,共捐资助建项目356个,累计资金超过1.5亿元,涌现了顾国和、顾国华、严信才、王明康、叶杰全、孙周月琴女士等一大批爱乡楷模。

  4.北仑通铁路

  1986年12月25日,宁波至北仑港铁路通车,全长37.2公里,连接萧甬线后进入全国铁路网,形成了北仑开发建设初期的海铁联运网络。

  5.柴桥沙溪村出土新石器时期文物

  1987年10月14日,在柴桥镇沙溪村挖掘现场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等文物,1994年又陆续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表明4500年前北仑境内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6.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北仑电厂开工建设

  1988年1月5日,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北仑电厂开工建设,从1991年第一台机组投产至今,已累计发电超2000亿千瓦时,使浙江一跃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北仑电厂的建成也拉开了北仑建设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的序幕。

  7.宁波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北仑

  1988年8月4日,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福瓦卡迪科贸易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宁波福瓦卡迪科工业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成立,这是宁波对外开放后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到2013年,北仑共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100余家,投资总额在千万元以上项目495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0.5亿美元,外贸、外资稳居省、市第一,先后被评为外商投资环境优秀区域、浙江省对外贸易十强县(市)区。

  8.北仑开通万门程控电话

  1990年12月30日,北仑邮电局正式开通7000门程控电话,即日零时起启用六位制电话号码,实现了国际国内长途电话直拨,有力地保障了北仑开发建设的通讯需要。

  9.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和宁波出口加工区

  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200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具有国际贸易、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交易、进出口加工等一体化功能,两区联动发展,推动北仑开发功能再上新台阶。

  10.国务院批准设立大榭开发区

  1993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榭开发区,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片开发大榭岛,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2012年7月6日,大榭开发建设主体由中信集团调整为宁波市政府。

  11.北仑全面建成百里标准海塘

  受1997年11号台风侵袭,北仑沿海一线海塘基本损毁,从1998年起北仑先后投入16.5亿元,建成高标准海塘68.6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区沿海标准海塘全闭合。2005年以来,又相继兴建扩建了穿山碶、算山碶、下三山二闸,完成小浃江等重点河道整治和七姓涂、洋沙山、峙南围垦工程,成功抵御了近年来的洪涝灾害,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北仑开发建设的持续建立起坚固的安全屏障。

  12.北仑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998年12月16日,全长28.6千米、总投资12.44亿元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朱家至北仑段建成通车,北仑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随着大碶疏港高速、穿山疏港高速和大榭大桥、梅山大桥的建成通车,北仑已形成了高效便捷的集疏运网络。

  1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北仑

  1999年7月30日,由宁波中专与宁波职工业余大学合并成立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拥有了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此外,北仑建区以来,通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基验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现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均衡、阳光体育、教育信息化等现代化教育领域快速发展,2002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教育强区。

  14.北仑实现汽车制造梦

  2000年5月17日,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美日汽车下线,北仑生产出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目前,北仑已经形成了吉利北仑、春晓两大汽车生产基地以及敏实、拓普、雪龙等一批知名汽配企业,汽车产业已成为北仑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

  15.以北仑港为主体的宁波港跻身世界超级大港行列

  2000年11月8日,以北仑港为主体的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标志着宁波港升格为世界大港,大榭、穿山、梅山港区相继建成国际卫生港口。到201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96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77.4万标准箱,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

  16.台塑(宁波)工业园区动工兴建

  2001年11月15日,年产25万吨ABS的台化塑胶(宁波)有限公司落户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吹响了北仑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号角,2013年北仑石化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17.北仑民企涌现一大批行业冠军

  北仑开发建设以来,本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2001年,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59亿元、利税总额4.57亿元、利润总额2.7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国内针织行业第一,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织服装企业。2010年,海天集团生产注塑机30168台,实现产值97.5亿元、销售收入95.7亿元、利润15.6亿元,产量和综合经济指标均居世界第一;此外还有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行业中的“单打冠军”,涌现了全国最大的制笔企业——贝发集团、最大的保险箱制造企业——永发集团、最大的车用塑料风扇制造企业——雪龙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18.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2003年1月1日,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管理体制,开启了北仑“二次创业”的征途。

  19.北仑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2003年北仑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化运作”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国家保监委确定为“北仑模式”。截至目前,全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9.4%以上,已惠及583万人次。

  20.北仑成为中国女排主场

  2004年10月7日,中国女排指定主场落户我区,有力提升了北仑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十年间,北仑成功举办了数十次国际大型赛事,中国男篮、乒乓球、举重等9个国家队训练基地相继落户,体育事业成了北仑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1.首家大型商业广场建成开业

  2004年12月,曼哈顿商业广场开业,终结了北仑没有大型商业广场的历史。近年来,我区相继建成富邦广场、银泰广场、华生国际家居广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城市商贸综合体,北仑现代商贸业快速崛起。

  22.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梅山保税港区是我国第5个保税港区、浙江省唯一的保税港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政策优势,北仑的开放功能和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23.北仑在全国率先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2008年4月,我区在大港工业城成立了全国首个无居委会的新型工业社区——大港社区,全面探索“三位一体”区域化党建新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59个区域化党建片区,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党建品牌。2010年全国区域化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在北仑召开。

  24.北仑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8年,区委、区政府根据九峰山区域九个村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生产生活相似的特点,打破原有行政村区域管理界限,建立九峰山农村新社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内农业农村问题专家赞誉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北仑模式”。之后,北仑又相继推动柴桥紫石片区、小港兴岙片区等新农村连片建设,实现了全面小康村、环境整治村的全覆盖。

  25.北仑海岛居民告别“渡轮时代”

  2010年5月18日,梅山大桥建成通车,至此大榭、梅山两座岛屿天堑变通途。

  26.“一区三城”推动北仑全域城市化建设

  2012年1月,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城、滨江新城、中央生态区为重点的“一区三城”和“八大重点区块、十大支撑系统、百个重点项目、千亿元建设投资”的行动体系。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项目的相继建成,北仑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得到显著提升。

  27.梅山水道工程开工建设

  2012年5月28日,总投资24.7亿元的梅山水道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区南北向总长11.5公里,水域面积9.63平方公里,库容约500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渔业避风锚地、区域防洪防潮、水环境综合治理、疏港公路交通、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体区。

  28.北仑“3个30亿”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

  2012年8月,北仑区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投入3个30亿元,启动“蓝天、碧水、绿网”工程,开展清洁空气、水环境整治、全民种绿三大行动,为争创国家级生态区打下了扎实基础。

  29.北仑财政收入全省第一

  2013年,北仑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17.2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全省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北仑经济强区的地位。

  30.北仑建成中国第一个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

  经过六年筹备、三年建设,中国港口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在2014年10月落成开放。该馆总投资7亿元,占地78亩,是一个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

  北仑开发建设3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北仑开发建设3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圆满结束,主办方按照投票的选中率确定了10名获奖者,分别为:梅金山、康德良、沈永波、毕业栋、李瑛、林亚玉、史福德、黄均荣、陈顺康、王国忠。请获奖者即日起(上午8:30~11:30,下午1:30~5:00)到四明山路700号太河商务楼本刊编辑部643室,凭身份证领取奖品。

出处:《北仑新区时刊》2014年10月17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