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亚事迹展览室
发表日期:2012-09-14 15:12:35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办公室

0-张人亚事迹展览室.jpg 

 张人亚(1898-1932),原名守和,字静泉,霞浦人。早年先后就读于霞浦学堂、镇海县立中学。1913年到上海凤祥银楼当金银首饰制作工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也是最早的宁波籍中共党员。1922年5月任青年团首届上海地委委员,同年9月,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并领导当年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1923年8月任青年团上海地委委员、书记,后任中共上海地委直属的商务印书馆党小组组长。1924年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五卅惨案”后奉命回国参加反帝斗争,8月任中共浦东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10月成立中共浦东部委,任部委书记。1927年初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参与筹备出版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1928-1929年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交通科内交主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内埠交通科科长。1930年从事为党中央筹集活动经费方面的工作,后又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初调入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印刷局代局长,6月又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1932年12月23日,他在从瑞金前往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他,特地在其机关报《红色中华》第46期上发表悼文 —《追悼张人亚同志》,称赞他“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因为努力工作为革命而坚决斗争使他的身体日弱”,是“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曾冒险将中共“二大”、“三大”会议文件和一些重要的革命书刊,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秘密转移到宁波乡下,由他父亲设法藏匿在霞浦长山岗上墓穴(衣冠冢)中的空棺内,从而为国家保存下来一批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这批革命文物除了部分已由中央档案馆归档保存外,大部分均由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十六件。

张人亚事迹展览馆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浦路183号社区教育中心4楼。霞浦街道于2008年11月开始筹建张人亚事迹展览室,2009年4月2日正式开馆,现落成的展览室占地60平米。整个展览室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共分6个展区:“故乡的启蒙魂系中央苏区”、“四一二前的革命活动”、“四一二后的革命活动”、“珍贵文物——长山岗藏宝”、“张人亚的遗物”和“吹尽黄沙始见金”。展出烈士后人张时华等捐献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他生前大量著作等史实资料,真实再现了张人亚烈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张人亚事迹展览馆是北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霞浦街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