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岛上,有一位海岛乡村医生傅永军。作为土生土长的梅山人,他在这座海岛上生活了58年,也在乡村医生这一行坚守了35年。
傅永军1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医,一学就是三年。1989年,他被梅山卫生院推荐到当时的新碶卫生院进修一年。1990年1月,他开始在梅西村小山卫生室坐诊。
傅永军记得,父亲从业那会,乡村医生被唤作“赤脚医生”,他的父亲经常教育他,做一名“赤脚医生”既要坐得住诊室,也要迈得开腿赶路。接过父亲的医药箱那刻起,傅永军便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把父辈的医者仁心,用一辈子的脚步踩实在这片土地上。
最早,小山卫生室其实就是傅永军家的一楼。为了方便村民随时找得到他,平时他的工作和休息都在一楼,这个卫生室也没有固定的开门和关门时间。凌晨三四点敲门声响起,他披上外套给人开门看病,深夜一个电话打来,他背起药箱就走。
只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是腿脚有毛病的残疾人,傅永军都坚持上门为他们看病。他的药方里,也藏着一份近乎固执的坚持:药,从不多配一粒,只求精准,只求刚好。
2010年,梅山大桥通车,通往城区的路更快更近了。岁月流转,梅山岛变了模样,却磨不灭那份深深的信赖,村民们还是习惯于找傅永军看病。
“水平好、态度好,随叫随到、随到随看,他不收诊疗费,其他费用收费也低……”
2019年,傅永军搬到了新诊所——“书记加油”项目梅西村爱心诊所。新诊室干净亮堂、医疗设施完善。爱心诊所项目覆盖梅西村全体村民,并辐射梅港村、梅中村、江梅社区、美的蝴蝶海小区居民。除日常诊疗外,傅永军还常常开展义诊服务。
到今年,傅永军已在乡村医生的路上走过了35个年头。他的好名声,不仅扎根海岛,还传出了海岛。
胡根成,梅港村人,作业时,小腿被蹦起的石子划开一道深口。傅永军俯身仔细瞧了瞧伤口,宽慰道:“问题不大,养几天伤口就愈合了。”处理伤口时,他动作轻柔,先清理细沙等异物,再细细消毒和包扎,最后还不忘叮嘱:“这两天别沾水,明天过来换次药,保准好得快。”
“多少钱?”胡根成问。
“5元。”傅永军答。
胡根成掏了掏口袋,展开对折的人民币,抽出一张5元纸币递给傅永军。
“一个朋友介绍的,她老公就是在傅医生这里治好的。”陈兰玲,外省来仑务工人员,这次来找傅永军做针灸,她说,傅永军在他们外乡人中的名气很大。
“随着其他乡村医生的陆续退休,现在整个梅西片区只剩下傅永军一名乡村医生。”梅西村党委副书记王旭峰介绍,梅西村目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
“老年人体弱多病,生了病很多爱拖着,要找就找乡村医生看病。”王旭峰补充,傅永军更像是村民们的“健康管家”,“小毛病他有把握看,看不了的毛病他也不逞强,会对症给村民推荐更好的医院。村民很听他的话。”
多年来,傅永军一直没有放弃精进医术,近几年他钻研起了中医。“要与时俱进,老年人群体慢性病多,我到外面学一点经验回来,用中医知识帮他们调理,防治结合。”
“医者仁心”是什么样子?答案或许就藏在傅永军那35年坚守的岁月中……(记者 吴雨婷 罗博文 通讯员 沈琼云 王旭峰)